區(qū)今境為秦巴郡地。
西漢為犍為郡資中縣的轄區(qū)。
東漢永建年間(126-144)時始署漢安縣,初隸益州犍為郡,后隸江陽郡轄(今瀘州市)。
后江陽郡廢,漢安縣還屬犍為郡。
建安十八年(213),改隸江陽郡。
東晉沒于獠,縣廢。
北周天和二年(567)改置中江縣屬資中郡。
隋開皇元年(581),文帝避父楊忠諱,以原中江城居于因江水環(huán)繞形為半島之內故改名內江縣,屬資陽郡,內江之名始于此。
隋大業(yè)十一年(615)析咸南一部和瀘州轄地置義和縣,十二年(616),析縣東部置牛鞞縣。
唐天寶元年(742),更牛鞞縣名清溪縣。
宋乾德四年(966)撤義和縣入威遠縣,五年(967)撤清溪縣入內江縣。
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縣治所由化龍山麓遷入今市區(qū)中心。
淳祐三年(1243)后兵亂州縣均廢。
元末,明玉珍“大夏”地方政權復置資洲和內江縣,縣仍隸屬資洲。
明洪武九年(1376)資洲降為資縣,內江縣改隸成都府。
清雍正五年(1727)升資縣為資洲直隸州。
1913年廢府州廳,內江縣屬下川南道(次年改名永寧道〕,1922年廢道,縣直屬四川省,1935年各行政督察區(qū)成立,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2月,沱江沿岸相繼解放,改四川省第二督察區(qū)為川南行署區(qū)資中專區(qū)。
1950年2月,改資中專區(qū)名內江專區(qū),隸屬關系不變。
1951年7月,析內江縣城及近鄰部分鄉(xiāng)鎮(zhèn)新建內江市(縣級),市、縣同治一城。
1968年9月,內江專區(qū)更名為內江地區(qū),縣仍屬之。
1985年6月,撤銷內江地區(qū),內江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內江市改置為內江市市中區(qū),縣屬內江市。
1989年7月撤銷內江縣,設內江市東興區(qū),區(qū)人民政府由內江市市中區(qū)遷駐東興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