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博物館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在全面總結國家一級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于2008年7月印發(fā)了《關于開展二、三級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啟動二、三級博物館的評估工作。 2009年5月,根據(jù)《全國博物館評估辦法(試行)》的規(guī)定,經(jīng)過博物館自評申報,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評估,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專家核審備案,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中國長城博物館等288家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按行政區(qū)劃排列共288家。 2013年5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廊坊博物館等144家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2018年9月18日,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公布第三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公布顯示,我國國家二級博物館再添86家,總數(shù)達439家。 |
中國長城博物館位于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是一座以萬里長城為主題,全面反映長城歷史和現(xiàn)狀的專題性博物館,為仿古式烽火臺連體建筑。發(fā)展歷史中國長城博物館位于北京延慶區(qū)八達嶺,背依長城而建,1994年9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展室長城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的專題性博物館。江澤民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館舍外觀為長城狀,莊嚴威武,與長城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館內展線設計獨特,通道高低逶迤,宛如長城起伏,處處可…[詳細]
北京民俗博物館(北京東岳廟管理處)是北京唯一國辦民俗類專題博物館,坐落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朝陽門外大街141號,館址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岳廟內。北京東岳廟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由元代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吳全節(jié)出資修建,主祀泰山神東岳大帝。后經(jīng)明清兩朝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中路正院和東西跨院的建筑格局。全廟占地約47400平方米,古建300余間,集中體現(xiàn)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風格,堪稱古…[詳細]
目的地介紹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坐落于海淀區(qū)白石橋東約500米處的真覺寺遺址內,是一座展示北京地區(qū)石刻石雕精品的專題博物館,1987年10月對外開放。石刻博物館的露天陳列,按內容、功用分為八個展區(qū),展出歷代石刻文物計500多種,加上庫藏的歷代石刻,共計千余種。其中有北京地區(qū)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闕構件;有珍貴的北朝造象、唐明歷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學及法貼和名家書法刻石…[詳細]
北京文博交流館成立于1992年,是一座以促進發(fā)展、傳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館、民間收藏、文化交流為中心的綜合性博物館。其所在的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距今約有560余年歷史,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化寺曾占地約2萬平方米,由明英宗時期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振所建,目前東西兩路已蕩然無存,只中軸線上尚存四進院落,主體建筑的屋頂采用黑色琉璃瓦鋪砌,使寺院顯得莊嚴華貴,為北…[詳細]
北京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宮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博物館毗鄰北京世界公園、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內容有地宮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國歷代帝王陵展覽,還有別具一格的可參與項目,如模擬考古、漢文化娛樂活動等。地宮規(guī)模宏大,結構特殊,使用的是漢“天子之制”,即西漢皇帝御用的最高級葬具體系,史稱“梓…[詳細]
介紹:是西周時期北方重要邦國―燕國的都城遺址,展現(xiàn)了北京城三千多年前建城時的狀況和文化風貌。是全國同時期遺址中,文化遺存最豐富的遺址,出土了一批帶有堇銘文的青銅器和大量精美的陶、玉、石、漆器、瑪瑙器等。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北京城之源”之名。遺址內有博物館,是古文化遺址與文物陳列相結合的考古專業(yè)性博物館,主要展示了西周時期燕國都城的城垣與燕國貴族墓葬出土文物。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距京城40公…[詳細]
介紹遼金城垣博物館是以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為基礎興建的,是地下遺址與歷史陳列相結合的專業(yè)性考古博物館。博物館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外形恰似一座巍峨的古代城堡。地下部分是迄今我國最大的古代都城水關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和水利設施的重要實例。地上一層的展館分五個單元,分別為水關遺址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過程,水關建筑結構與價值,我國城市水關建筑的演變過程等。博物館通過介紹春秋戰(zhàn)國的薊城,…[詳細]
詹天佑紀念館,坐落在延慶縣八達嶺長城北側,是一座為紀念在我國近代鐵路建設史上做出過杰出貢獻的愛國者詹天佑而建立的專題人物紀念館,1987年11月建成開放。紀念館由瞻仰廳、序幕廳及3處陳列廳,展現(xiàn)了詹天佑從求學、投身鐵路建設到抗清護路、擁護辛亥革命所走過的歷程。同時展出了詹天佑生前使用過的測繪儀器、用具、印章、勛章及京張鐵路施工用具等。詹天佑紀念館坐落在延慶縣八達嶺長城北側,是一座為紀念在我國近代鐵…[詳細]
河北海鹽博物館坐落在河北省黃驊市渤海路中段。黃驊產鹽歷史悠久,自古有著“魚鹽之利雄天下”的優(yōu)勢,是滄州長蘆鹽場的主產區(qū),長蘆鹽場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產量約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市內擁有“國!眴挝缓XS鎮(zhèn)古制鹽遺址,海豐鎮(zhèn)是宋金時期北方最大的港口,曾有沿!叭f灶青煙皆煮海”的盛況,是當時長蘆鹽場煮鹽的基地。河北海鹽博物館風格為仿古式建筑,共三層,院內為蘇州園林式風格,水榭樓臺相映,假山綠…[詳細]
承德縣博物館成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現(xiàn)博物館坐落于下板城鎮(zhèn)中心地區(qū)的文化綜合大廈內,擁有展廳兩個,科學專業(yè)的文物收藏庫房和完善的安防系統(tǒng),F(xiàn)有文博研究員一名,副研究員一名,館員三名,專職解說員四名。博物館承擔著我縣境內的文化遺產的保護、發(fā)現(xiàn)、研究、宣傳、展示等文博全方位工作。承德縣博物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xiàn)已成為館藏包括一億多年前侏羅紀恐龍足跡化石,十萬年前后更新世動物…[詳細]
涿州市博物館位于涿州市華陽西路49號,占地面積23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1.36億元,館內設有8個展廳,展覽面積8000平方米,于2014年6月30日向社會免費開放。本館以《幽燕沃壤大美涿州》為主題,展示了涿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其中《涿水長歌》展廳,為涿州古代文明史陳列;《石藝通靈》和《陶韻絢彩》展廳,分別為精品文物專題陳列;《范陽遺風》展廳,薈萃涿州繁花似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崢嶸歲月…[詳細]
古蓮花池,地處河北保定市內鬧市區(qū),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艷”。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古蓮池不僅以“林泉幽邃,云物蒼然”聞名,更因與蓮池書院同處一址而聲名遠播。保定古蓮池始建于1227年(金正大四年),原名“雪香園”,由于園內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稱為古蓮花池。古蓮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國十大歷史名園之一,2001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蓮花池的始建…[詳細]
中國清代軍政衙署建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華中路。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古城保定的直隸總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路,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是直隸省的最高軍政機關,是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詳細]
羅國城遺址位于南漳縣武安鎮(zhèn)洪山寺村二組(羅家營),為新石器時代、東周至漢代遺址,東為蠻河支流柳河,北為柳河西源黑河,南與五龍觀相望,西部有一條深約1米、寬1.7米的土水溝,為護城河。遺址三面臨水,平面呈葫蘆形,高出河面4—5米,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600米。在遺址東約100米處,原有一座古城址,二十世紀60年代城門、墻基尚存,后逐年被夷為平地。1989年文物普查,以及2006年12月14-…[詳細]
灤平縣博物館位于河北省灤平縣城東街,該館于1983年由省文物局批準成立。隸屬灤平縣文化局。博物館占地500多平方米分兩層,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該館館藏文物8435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337件。灤平已發(fā)現(xiàn)不可移動文物400余處,博物館藏品達數(shù)萬件。其中,新石器時代的石雕女神像屬中國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堪稱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完整、最典型的史前維納斯;玉琮,是燕山以北地區(qū)新…[詳細]
安國市中藥文化博物館自2007年6月投入使用以來,已成為安國藥業(yè)重要的文化品牌和藥業(yè)宣傳的重要窗口,以及國內外人士了解交流中醫(yī)藥文化的重要陣地?v覽中醫(yī)藥發(fā)展歷史,品味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專題性博物館,安國市中藥文化博物館在發(fā)揮專業(yè)收藏、保護、教學和信息傳播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促進性作用。該館總面積1500平方米,總投資近千萬元,是以中醫(yī)藥文化展覽、收藏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專業(yè)性博物館。館內有5…[詳細]
隆化民族博物館位于隆化鎮(zhèn),占地5934平方米,F(xiàn)有《隆化歷史文物展》、《安州北安州興州出土文物展》、《此間曾是帝王鄉(xiāng)》3個文物基本陳列,常年免費開放。隆化民族博物館是一座兩進庭院地標性綜合博物館占地面積5934平方米,展廳、多功能廳、文物庫房、辦公樓,布局合理、功能齊全。主體建筑為仿古盝頂式磚混結構,黃色琉璃瓦,乳白色墻面和紫檀色仿古門窗,形成了優(yōu)美典雅、錯落有致、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風格。歷史隆化…[詳細]
豐寧滿族博物館位于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寧豐路333號。豐寧滿族自治縣滿族博物館于2000年10月開工,2002年9月30日竣工,建筑面積4695平方米,樓身全長73.3米,寬12.3米,高23米,磚混結構,主體建筑五層(局部造型六層)。建筑整體風格民族特色突出,典雅樸素。展廳面積3295平方米,庫房面積300平方米,辦公面積900平方米,多功能報告廳面積200平方米。建設資金投入526.8萬元,投…[詳細]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于保定市金臺驛街51號(原育德中學舊址),該館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形式。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fā)祥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高陽縣人,原保定育德中學率先附設了留法預備班,現(xiàn)在還保留著一部分育德中學舊址,有關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文物史料多已收集到保定。為此,0中央于1983年批準在河北省保定市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