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駒紀念亭是海南省重點革命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谑袗蹏髁x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位于?谑泄珗@路2號海口人民公園內(nèi)。管理單位是?谑袌@林管理局。紀念亭1989年2月建成,占地面積7.2畝,由主亭和兩個小亭組成,中間有長廊連接,坐南朝北,全部由花崗巖石砌成。正中為主亭,兩翼為六角亭。三亭之間左右各建14米長廊相連,形成弧形狀。主亭正前面20米處,以13塊花崗巖大石雕塑五座山峰,象征雄…[詳細]
文心亭:位于山東莒縣。為紀念南北朝時的文藝理論家劉勰而建。在山以東莒縣浮來山下的清泉峽南岸石壁上,有一架六角飛檐的紅亭,隱現(xiàn)于蒼松翠柏之中。亭子附近有一石碑,-三個大字“文心亭”。這三個如椽大字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所題,此亭是為紀念梁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劉勰所建。劉勰,提起他或許有人會感到陌生,事實上,他是一位值得格外敬重的人物。這位《文心雕龍》的作者,是位世界級文學理論大師,在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上值得大…[詳細]
鄭惻塵(1888—1927),字采臣,乳名日起,又名振中、朝寮。1888年3月26日出生于永嘉縣表山鄉(xiāng)一個小康之家。16歲進入浙江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讀書,畢業(yè)后又到浙江學堂(設(shè)在北京)和杭州的王氏工藝講習所學習。1910年,回到溫州,先后創(chuàng)辦“中一花席廠”“振亞肥皂公司”等實業(yè),探索實業(yè)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到湖北投靠革命軍,參加學生隊赴前線作戰(zhàn),翌年轉(zhuǎn)入湖北軍官學校。1924年秋,…[詳細]
安亭鎮(zhèn)位于上海市西北郊,是以轎車工業(yè)和轎車生產(chǎn)配套工業(yè)為主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工業(yè)城,也是上海西部的中心城鎮(zhèn)。南瀕滬寧高速公路,西接江蘇省,為嘉定、昆山、青浦三地之交界,距上海市中心27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20公里。繼曹安路和滬寧高速后,全長21.7公里的博園路成為通往上海市中心的“第三通道”;金昌路向西延伸與嘉松北路、昌吉路貫通,形成汽車城至上海市中心的“第四通道”;墨玉北路延伸工程、百安公路延伸工程…[詳細]
聽松亭惠山寺大同殿下,聽松石床旁有一棵古銀杏樹,樹干直徑1.91米,高21米。相傳在明代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迄今已600余年,濃蔭蔽日,生機盎然。唐朝時惠山寺里有兩棵六朝松,大可容抱,蒼翠濃郁。松下,安置著一塊天然大石,石身長1.99米、闊0.87米,石質(zhì)堅潤,呈暗紫色,石面平坦,翹起一端若枕,儼然一天然石床。在石上坐臥,可靜聽松濤。唐大歷年間,李陽冰篆書“聽松”兩字,“聽松石床…[詳細]
新局村地下交通站紀念亭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新局村。紀念亭是為紀念鄭笑妹夫婦等革命先輩而建。從1934年到1949年,在福清北區(qū)新人店,鄭笑妹夫婦建立秘密交通站,冒著風險,多次出色完成傳遞情報、保護地下黨等重要任務(wù)。鄭笑妹,福清陽下鎮(zhèn)西鄭村人,1906年8月出生于一貧苦家庭。1934年4月,經(jīng)-地下黨領(lǐng)導人何文成、余長鉞介紹,鄭笑妹、曾嚇姆夫婦同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人店以開設(shè)茶店為掩護,進行了長達1…[詳細]
邵水河畔出現(xiàn)一座涼亭,有一大理石匾額,“愛蓮亭”三個鍍金篆字赫然在目,據(jù)說是為了紀念“愛蓮池”的。其實“愛蓮池”內(nèi)有亭并不叫“愛蓮亭”而稱“君子亭”。當時的“池”和“亭”都是為了紀念北宋時的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周敦頤曾“以永州通史來攝邵事”,在此居游講學,留下了業(yè)績。到了明代邵陽人為了紀念這位有功于邵陽的名人還建立了愛蓮書院(即現(xiàn)在邵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11年成立愛蓮女學,1922年更名為邵…[詳細]
北楊集革命烈士紀念亭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北城街道,年代為1947年。1938年,聊城早期的黨支部之一——北楊集黨支部建立,趙春華任支部書記,趙春湖任副書記,翟修安任委員。北楊集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領(lǐng)導下,組織黨員和群眾成立農(nóng)民互助會,開展減租減息斗爭,破壞日偽通訊交通活動。由于敵人的告密,1940年4月2日,日本駐聊城憲兵突然包圍了北楊集村,趙春華、趙春湖、翟修安、王憲倫、張子杰、翟林臣、耿玉明7名…[詳細]
李碩勛烈士紀念亭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資助修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瓊山區(qū)勛亭路39號。管理單位是海口市博物館。李碩勛烈士紀念亭始建于1986年,總體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畝,由紀念亭、烈士雕像、題詞、碑廊、陳列館四個部分組成。紀念亭高6.1米,橫匾上刻有王震將軍題寫的“李碩勛烈…[詳細]
導 游 這里是俯瞰喀那斯湖全景的最佳位置,登觀魚亭還是成為來到喀納斯的游人必做的一件事。去觀魚亭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乘汽車從山后繞行到山腰;另一條是從湖出水口山前專為爬山者鋪設(shè)的石階盤旋步行而上。 看 點 其一可鳥瞰喀納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盡收眼底。其二可觀覽湖周層巒疊嶂、翠峰倒影、云起波濤的秀麗山色;其三舉目北望,從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納斯湖水被群山阻擋,山巒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爾泰山的…[詳細]
蘇尋三鄉(xiāng)人民革命紀念亭是?谑袗蹏髁x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三江鎮(zhèn)蘇尋三村委會所在地東南側(cè)。管理單位是海口市美蘭區(qū)民政局。蘇尋三鄉(xiāng)人民革命紀念亭由社會力量捐助50多萬元于1991年建成。紀念亭為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周圍由方形圍墻環(huán)抱,各種建筑物均以琉璃瓦綴頂。正門高4.6米,寬4.8米,橫楣上刻著原中共海南省委書記許士杰同志題寫的亭名:“蘇尋三鄉(xiāng)人民革命紀念亭”,兩邊門柱上刻著“革命烈士浩氣長存…[詳細]
位于岱廟后花園東側(cè),又名“金闕”,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鑄造。原在岱頂碧霞祠內(nèi),清初移于山下靈應(yīng)宮1972年移入岱廟。亭為銅鑄仿木結(jié)構(gòu),造型優(yōu)美,鑄工精致,系明代鑄造藝術(shù)精品它與北京頤和園銅亭、昆明鳴鳳山銅亭并稱“國內(nèi)三大銅亭”。亭系銅鑄件,仿木結(jié)構(gòu),重檐歇山式,為中國幾座著名銅亭(北京頤和園寶云閣、武當山天柱峰頂金殿、昆明金殿)之一。泰山人文景觀之二絕——秦刻石,也稱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詳細]
云巖鄉(xiāng)是革命老區(qū)。192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派林平海、王屏周到溫州,發(fā)動和領(lǐng)導農(nóng)民武裝-。6月19日,林平海在平陽鯨頭山(今屬蒼南)庵基堂(又稱龍隱寺)主持召開永嘉、瑞安、平陽三縣黨的聯(lián)席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王屏周、林去病、雷高升、游俠、林珍以及當?shù)夭糠洲r(nóng)協(xié)骨干共50多人。會議決定永嘉、瑞安、平陽三縣定期聯(lián)合大-,攻打縣域,奪取政權(quán);鏟除-污吏、土豪劣紳,并沒收其財產(chǎn);發(fā)動雇農(nóng),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建立…[詳細]
青云亭位于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始建于15世紀,由首任華人甲必丹鄭啟基創(chuàng)建,取平步青云之意。數(shù)百年來,青云亭除了負起祭祀和鄉(xiāng)誼作用外,同時也是華人社區(qū)的法院、仲裁機構(gòu),是馬六甲歷史城的重要名勝古跡。青云亭的外觀雄偉莊嚴,建筑結(jié)構(gòu)富有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性,不但古色古香,而且多姿多彩。整座廟宇,不論建筑風格、雕工、圖案,歷歷反映閩南地區(qū)色彩,是十分難得的中華建筑藝術(shù)瑰寶。青云亭為杰出古建筑修…[詳細]
孤峰獨亭,三面臨空,與東峰僅有著名險道“鷂子翻身”相連。登臨此處即有身心俱曠、天地悠悠之感,待云升霧起時更有如海上仙島,忽隱忽現(xiàn),令人欲乘風歸去,-!白怨湃A山不納糧”、“,-棋輸華山”的故事也發(fā)生在此。東峰東南側(cè)有一座孤峰,峰頂平坦,是為博臺。臺上面積約數(shù)平方米,三面臨壑,與東峰僅一刀形山背相連。云霧天氣如海上仙島,忽隱忽現(xiàn),非常神奇。華山著名險道鷂子翻身即為東峰通往博臺的必經(jīng)道路。古時,因站在…[詳細]
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杭州,震動上海,上海-司令李寶章秉承孫傳芳的旨意,派出大刀隊日夜巡邏,-無辜百姓,激起上海各界人民強烈反抗。時在于上海大廈大學(今華東師大)學習的溫州籍中共黨員陳亮、陳駿等更是義憤填膺,2月19日早晨6時,陳亮、陳駿等組織宣傳隊、市民救護隊,在上海曹家渡一帶進行宣傳活動,被李寶章的大刀隊抓住,押至警察署。次日晚,被押至曹家渡五角場英勇就義。3月21日,上海80萬工人舉行第…[詳細]
從飛來石往北走1公里,即是排云亭。排云亭位于西海門,建于民國24年。這里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因為西海時有云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云亭”! ∨旁仆の挥邳S山風景區(qū)西海門,建于民國24年 (1935年)。為一長形風景亭,花崗巖條石結(jié)構(gòu),石根楣刻有“排云亭”三字。亭進深4米,寬5米,高5米,面積20平方米! 【包c概述 亭前有平臺,約70平方米,臺前設(shè)有石…[詳細]
中山陵仰止亭 南京仰止亭坐落在中山陵東面二道溝北的梅嶺上,東與光化亭相鄰,南與流徽榭相望,是中山陵園內(nèi)唯一的由個人捐建的紀念性建筑。 仰止亭建于1931年,1932年秋落成。由著名建筑師劉敦楨設(shè)計,葉恭綽捐資建造。亭為正方形,四角攢尖頂,亭高6.7米,邊長5米,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屋面覆藍色琉璃瓦,朱紅色立柱,梁柱、額枋、雀替、檐椽、藻井等均施有彩繪。四周臺階用蘇州花崗巖砌筑。亭子的南面額枋-有“仰止…[詳細]
泰順縣仕陽鎮(zhèn)雙路口村地處浙江最南端,與閩東的柘榮縣交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葉飛領(lǐng)導的閩東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4年5月,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在福建省霞浦縣(今柘榮縣)、福鼎縣西部和浙江省泰順縣南部建立中共霞鼎泰縣委,下設(shè)4個區(qū)委,其中第二區(qū)的駐地在泰順境內(nèi)的雙路口村。第二區(qū)委又稱泰南區(qū)委或排頭區(qū)委,書記章立坦,這是泰順境內(nèi)的第一個中共區(qū)委。在泰南區(qū)委成立的第三天,泰南區(qū)蘇維埃政府也宣告成立,主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