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善亭現(xiàn)位于文成縣玉壺鎮(zhèn)底村佑善路店樓墩,原名“七五相公殿”,建在店樓墩的小山上,F(xiàn)亭址是上林公路必經(jīng)之道,為保留歷史風貌,將佑善亭架空通車。佑善亭系重檐單層歇山頂,平面呈方形,闊深均為5.50米的四柱抬梁式木構(gòu)建筑。柱頭科施三踩斗拱,以承仔角梁和老角梁。藻井五環(huán)八角,闌額、雀替等浮雕精致,彩繪考究。后照壁繪戲文彩畫,并設(shè)神龕供奉七五相公。亭內(nèi)保留清同治戊辰年(1868)興建款識的“威靈顯赫”匾額…[詳細]
紅軍亭紅軍亭位于文市鎮(zhèn)政府旁的灌江兩岸,始建于清代,是紅軍長征過灌陽時在文市鎮(zhèn)搶渡灌江的渡江點和戰(zhàn)斗地點,該亭基腳為大四方石料,護有岸坡、階梯、水埠,亭內(nèi)地面鋪以長形、方形石料,蓋小青瓦,為木石結(jié)構(gòu),亭高5.2米,寬3.4米,造形、裝飾古雅,富有地方特點,具有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作用。2006年5月25日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介紹 議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總署總部對面,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辟為行人專用區(qū),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里憩和休閑。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噴泉,它同時也是這里的標志。在廣場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裝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郵政局和仁慈堂,仁慈堂是亞洲地區(qū)最古老的慈善機構(gòu)。澳門澳門…[詳細]
東坡亭位于博羅縣羅浮山?jīng)_虛觀右側(cè),冼藥池上端。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年間,是后人為紀念蘇東坡而建。四角,青石方柱,柱距4.35米;彝邞疑巾敚Я菏侥緲(gòu)架。亭門向東,石檐柱高2.2米,柱上刻有一副楹聯(lián):“丹灶藥池留勝跡,鳥聲花影得仙機!蓖(nèi)梁上掛著木牌匾,書:“花香靜處寒天月”7個字。1988年博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觀亭”俗稱“八角亭”,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三重檐樓閣式建筑,一、二層為平面八角形,出八角飛檐,三層轉(zhuǎn)為方形,收歇山頂。清康熙二十二年(1633)重修,三重檐亭閣式建筑。底層、二層作八邊形,底層每邊長3.5米,占地64.6平方米,建筑面積59平方米;三層為虛閣,平面長方形;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門,中穿道路![詳細]
毛澤東詞亭,在南樓東南側(cè),黃鶴樓東南206米,白云閣西南90米處。毛澤東似乎對“白云黃鶴之鄉(xiāng)”特別鐘情,他36次來武漢,多次登臨蛇山,并18次暢游長江武漢段,1956年6月1日,毛澤東從黃鶴樓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暢游長江,6月3日至4日,又兩次到江中暢游,寫下了氣勢磅礴、豪情滿懷的光輝詩篇。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詳細]
按古書上的說法,春秋晉平公在位時,榆次這兒有石頭說話了。后來,也是榆次的一個知縣,找到了這塊說過話的石頭。把它搬到這兒,還給它蓋了個亭子。其實,石頭當然是不會說話的,這不過是古人給后人立下的一個警示。它是在告訴后人,做事不要有悖情理,不然連石頭也會急得說話的。這個亭子叫榆石亭,石頭自然就是榆石了。 景點位置榆次老城…[詳細]
仰止亭,據(jù)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畔,約建于明代,當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處,后廢。新亭是臺胞李延品、舒壽福兩先生捐款重建。重檐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把鲋雇ぁ比郑堇钣,亭內(nèi)長聯(lián),吳亞卿撰書。地址:麗水市縉云縣仙都景區(qū)境內(nèi)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師古亭建于清乾隆36年(1771年),知縣胡觀瀾重浚慈湖所建,為崇仰宋儒楊文元公(楊簡)師道教澤、千古表率,故名師古。 師古亭為六角重檐攢尖頂廊亭,戧式作法。12根石質(zhì)柱子支撐起亭子,12只翼角高高翹起二副階施平身科四攢,用抹角梁,結(jié)構(gòu)獨特精巧,師古亭與宋代開鑿的慈湖相映成景,為古城慈城一標志性建筑![詳細]
位于海洋樂園入口處的小山墩上,該亭占地約80平方米,格調(diào)為白石結(jié)構(gòu)仿古式雙層四角亭,四周飾以石欄。亭柱上刻有一對楹聯(lián),曰:“停撓欲訪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內(nèi)樹有一碑,雙龍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紀錄了徐福求仙與岱山古名蓬萊的關(guān)系,碑名由中國徐福會會長李連慶書寫。 景點位置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鹿欄晴沙景區(qū)…[詳細]
萬春亭位于御花園內(nèi)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萬春亭、千秋亭是一對造型、構(gòu)造均相同的建筑,僅藻井彩畫有細微的差別。具體區(qū)別在寶頂上,萬春亭頂部寶頂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紋),而千秋亭則沒有。 電話010-65132255景點位置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前街4號故宮御花園內(nèi)浮碧亭以南…[詳細]
紅二師紀念亭位于陸河縣新田鎮(zhèn)激石溪村三江口自然村,座西北向東南,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12月。紀念亭是六角柱亭結(jié)構(gòu),尖鉆頂,亭頂飾蓋黃色琉璃瓦,地面鋪設(shè)花崗巖板材,整體平面呈一鎖匙狀,意為“紅二師”開創(chuàng)了激石溪紅色革命根據(jù)地;亭座至虹梁底高為1.9米,柱高為2.7米,五星徽桿為1.07米,意為“紅二師”到達激石溪的時間是1997年10月;亭座配以七級臺階,每級高10厘米,共高70…[詳細]
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年)劉洪、劉光父子先后舉進士,在村建牌坊,已毀。在清晚期,其后代在街心建進士亭。該亭原建在路中,后因修建北大路遷至路旁,仍保持原貘。2000年12月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父子進士亭系木結(jié)構(gòu)建筑,四柱歇山頂,面寬4.05米,亭高6.20米,為清晚期建筑。…[詳細]
明摹刻黃庭堅云亭宴集詩碑原位于慶城縣城鐘樓巷。碑通高2.25、寬0.77、厚0.21米。嘉靖三十七年(1558)立。每行14字,由右而左豎寫行書五言絕句,每行14字。 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河西道陜西布政使左參議陳鳳摹刻立石。此碑原置慶城南考院內(nèi),1985年移存縣博物館。保存完好,對研究黃氏書藝有重要價值![詳細]
景點介紹 統(tǒng)軍亭建于1117年。高麗、李朝時代曾為義州邑城之北將臺。 是前面4間(14.41米),側(cè)面4間(11.85米)的歇山式建筑。它同義州邑城一道滲透著歷來英勇打敗外來侵略者的祖先們的引以自豪的斗爭故事朝鮮咸興…[詳細]
陶然亭慈悲庵位于陶然亭公園內(nèi),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慈悲庵始建于元,延用于明,位于陶然亭公園中央島西南臺地上,庵門向東。庵內(nèi)存有遼、金石幢各一。清康熙、光緒兩代重修,20世紀80年代大修,但基本格局未變。整組院落,外觀錯落,內(nèi)院幽靜?涤袨、梁啟超、譚嗣同、李大釗、毛澤東、-等都在此留下足跡。景點位置北京西城區(qū)太平街19號陶然亭公園內(nèi)…[詳細]
在瞿式耜墓百米處,近年所建。亭由瞿墓石坊聯(lián)“古澗風回千壑響,寒潭影落萬松枝”而得名“松風”,寓紀念民族英雄瞿氏高風亮節(jié)之意。亭由已故百歲書畫家朱瞻題額。庭上楹聯(lián)“巨闕奔云東走,晴巖拂水西回”,由著名書畫家謝稚柳書。柳書楹聯(lián)描繪了亭上所見雄秀景象:兩山夾持,奔云東飛;拂水瀑流,珠濺西來![詳細]
活水亭尤溪源頭活水亭是三明境內(nèi)最著名的古亭,位于尤溪縣城關(guān)水南公園南側(cè)。據(jù)《尤溪縣志》載,活水亭一在半畝方塘上,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知縣方溥所建;一在公山側(cè),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縣令趙其在此重建。該處山高水清,“源頭活水”系朱熹生平見道之言得力之處。其水繞公山之麓,引入“半畝方塘”![詳細]
西亭位于湖州飛英公園內(nèi),西亭始建于天監(jiān)十六年正月,由南朝梁代天監(jiān)年間二度任湖州太守的柳惲建造,因建造地址位于郡治以西,故稱“西亭”。西亭又因筑在橋上,也稱作水亭,唐大歷中湖州刺史顏真卿有《西亭記》,并立碑于亭中。描述西亭:“繚以遠峰,浮于清流,包括氣象之妙,實資游宴之美”。字里行間透露出溪上西亭之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