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極地企鵝冰雪狂歡節(jié)活動期間,極地動物觀賞區(qū)、雪上飛碟區(qū)、花式雪圈區(qū)、戲雪樂園區(qū)、歡樂嘉年華區(qū)、雪地CS區(qū)、雪景區(qū)、游藝區(qū)等主題區(qū)域,將為喜愛活動的市民提供冬季娛樂的最佳去處。南極企鵝在公園展出,將為游客帶來觀賞極地動物的絕佳機會。市區(qū)最近的一處冰雪狂歡處,京城唯一觀賞極地企鵝的冰雪狂歡節(jié)。企鵝觀賞:即便去不了冰天雪地的南極,與企鵝合個影也不是沒有可能。來自南極的朋友,在京城的冬季舞動靚麗的身…[詳細]
中亭街中亭街位于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商貿中心——臺江區(qū),自宋代始形成集市,商譽卓著,馳名宇內,是福州商貿文明的發(fā)祥地,而且面臨閩江,地理位置優(yōu)越,水陸交通便利,南與江濱大道相接(由江濱大道至長樂國際機場車程40分鐘,火車站15分鐘,馬尾保稅區(qū)15分鐘),北與下杭路相連;東西有后亭路、透龍路環(huán)繞,福州最繁華的南北主干道——八一七路橫貫其中,把中亭街與茶亭、南門、東街口、鼓樓、屏山等福州政治、經濟、文化中…[詳細]
揚州八寶亭八寶亭歷經滄桑,是歷史風云變幻的見證。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每至于此,總要憑吊一番,留下不少詩詞歌賦。明吳敏道詩說:“萬木河干秀,千年寶氣浮。家家事蠶作,拾得采桑鉤!薄安缮c^”即為八寶之一。清寶應縣令岳東升則這樣描述:“一日昧爽,過其處,見云氣殊常,備諸色相,或明如珠,或潤如玉,或繽紛交互,如紫翠玄黃諸瑰偉并陳而借采然。嘻!霏霏乎,煜煜乎,萬態(tài)奇觀,昭回天地,即真如登受時或未乃爾!贝笏龄帧[詳細]
梓潼“東北界連龍劍,群峰蒼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綿,曲嶂逶迤于綠水。坡陀山勢漸就平衍,蜀道之險至此將盡!边@是前人對梓潼形勢的描述。梓潼縣北10里有個送險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頗有深刻意義,不同于一般風景設施。清朝咸豐年間梓潼知縣張香海在《重修送險亭碑記》中寫道:“送險亭……言蜀道之險,由此而盡,故以送名……棧道由陜西寶雞起,入益門山,陰陽明晦,云霧彌漫,諺二十四站,又云七十二道腳不干。自西安至成都,…[詳細]
來鶴亭 由石屏東正街出城,直往東去約2公里,可見一個小村,層屋依山而建,層層環(huán)繞,名叫小瑞城,村子最高處雄踞著兩幢檐翹角,亦顯古舊的房屋,最高一幢的東面依偎著一個檐角高翹,琉璃金黃、造型別致的亭子,這就是被前人譽為“一海共三山,風光聚一亭”的來鶴亭。 據說,小瑞城原名未束島,是異龍湖三島只一,來鶴亭原稱海山亭,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當時,異龍湖水面廣闊,煙波浩瀚,有三島九曲之勝,清朝康熙年間,…[詳細]
平樂印山亭位于廣西平樂縣平樂鎮(zhèn)西面馬河的三江回合處的江中小島上,印山亭就是三條龍要搶的龍珠。為平樂古景之一,因其特別位置,亦為桂江首景。山于水中方正如印,山上修竹蒼翠,頂端有米見方,明正統(tǒng)七年(公元1442年),在山巔建亭,名日:“點翠亭”,“昭山點翠”由此而來。山入水,水露山,亭于山巔,妙不可言,游客至此,無不折服,真是:誰道憑虛不可樓,波心一點柱中流。魚游過影知空相,人到驚云動遠眸。隔斷紅塵飛…[詳細]
環(huán)山古寺坐落在五峰山麓的環(huán)林村境內,俗稱“石佛庵”,也稱飛來佛寺,始創(chuàng)于南宋建炎年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是陸豐唯一的石窟寺,也是佛教在粵東地區(qū)比較早的一處發(fā)祥地。清乾隆十年《陸豐縣志》記載:“環(huán)田石穴,在五峰之麓。石壁如屋,有穴潴水,秋冬不涸,亦莫窺其底。三尊石佛峙上,傳是飛來。求嗣者禱于佛,以手探于穴中,凡銅、錫、瓦、石等物則得男。不許則無所得”。寺廟的第一次重大修繕是在清乾隆十年。當年的《陸豐…[詳細]
快哉亭,位于徐州市解放路快哉亭公園內!锻涡熘莞尽酚涊d:在城東南,舊志宋熙寧末李邦直持節(jié)徐州,即唐薛能陽春亭故址構建。郡守蘇軾名曰快哉,后明奎樓,俗名拐角樓?煸胀ぷ员彼挝鯇幨辏1017年)任京東提刑使持節(jié)徐州的李邦直在唐代陽春亭舊址改建以來,幾經興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海道吳世熊重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太守桂中行又進行擴建。新中國成立后,任命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因十年-遭…[詳細]
支亭寺,位于扶溝縣城西南,占地43畝,建筑面積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間。建于北齊年間、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一座雄偉華麗、氣勢壯觀、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千年古剎。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慶年間,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區(qū)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遺址、支亭寺國槐、千手觀音殿、大雄寶殿、佛祖殿等幾部分組成。整體建筑金壁輝煌,脊列龍鳳,檐臥走獸,集藝術性與觀賞性于一體,規(guī)模雄偉壯觀…[詳細]
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處,于1987年新建,亭內置“隋張清豐孝子祠”,后塑張清豐石像。四周栽種花木,鋪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處所。自古以來,以人名命名的清豐縣,世代流傳著張清豐孝敬父母的故事。隋朝時,當地有個叫張清豐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聞名鄉(xiāng)里,開皇年間,被舉為孝廉。相傳,張清豐幼年時家境貧寒,難以從師,但他聰明好學,總是在塾學(學校)窗下偷0習,懂得了行孝道理,長大以后他以…[詳細]
裴公亭,位于資江南岸,在資陽橋南端西側的白鹿山上,是益陽市區(qū)一座小巧玲瓏的袖珍公園,是市民雙休度假的一個好去處。裴公亭,是為紀念唐代名相裴休而修。裴休字公美,河南濟源縣人,博學多能,工于詩畫,擅長書法,在唐憲宗時,他任兵部侍郎兼領諸道鹽鐵史,后晉升為中書侍郎和宰相,改革漕運積弊,制止藩鎮(zhèn)專橫,頗有政績。晚年遭貶任荊南節(jié)度史,潛心研究佛家經學,常路經益陽,小住十天半月,在江邊結蘆讀書誦經,后來人們索…[詳細]
立雪亭,也叫達摩亭,始建于明朝,相傳為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向達摩祖師求法之處,現(xiàn)在為少林寺僧日常作佛事的場所。立雪亭位于方丈室后,殿內神龕中供奉達摩銅坐像,為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鑄。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時,對“立雪斷臂”的故事頗有感觸,遂揮毫撰寫“雪印心珠”匾一塊,懸掛于立雪亭佛翕上方,以戒后生:佛業(yè)來之不易。達摩,天竺人,婆羅門種姓,自稱是佛祖釋迦牟尼二十八代徒孫,即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梁武帝時,…[詳細]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后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臺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筑群體中的主體,建于72級蹬道的平臺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云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開花板上繪有青云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詳細]
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上。景真八角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傣歷的1063年,原來建于當地小乘佛教的扎灘寺里,是寺院的戒堂,但原有的佛寺建筑現(xiàn)已不存,只有此亭曾經過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葺,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八角亭為磚木結構,由須彌座、亭身、亭頂、剎桿等部分組成,通高15.42米,平面形式別具一格,呈十六角形。亭座是折角亞字形磚砌須彌座,高約2.5…[詳細]
對松亭位于對松山開山南,登山盤道西側。此處兩山對峙,山峰多古松,青翠蔽日,亭遂因名。亭創(chuàng)建無考,1961年重修。亭方形,四角攢尖頂,木石結構,邊長4.6米,通高7.1米。四角柱承四角梁、扶角梁,柱外石砌墻,東向開門,門兩側各開一窗,門高2.2米、寬1.45米,窗高1.7米、寬0.94米。南北各開一圓窗,直徑1.2米。門上懸“對松亭”木匾。保存了清代建筑風格![詳細]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也叫相思豆,歷來被視為愛情的象征和信物。人們將紅豆串成項鏈、手鏈等首飾,送給親朋好友,來表達愛情和友誼。在雨林谷中有個桐亭,周邊遍布紅豆樹。關于桐亭,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每天站在高山上為他祈禱。有一天,她太思念丈夫,忍不住哭了。但是眼睛里流出來的卻不是眼淚,而是一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變成紅豆,生根發(fā)芽,長成了…[詳細]
歷下亭湖心亭之東,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島,島上綠柳環(huán)合,亭閣掩映,歷史久遠的歷下亭就巍立于小島之上。小島面積約4160平方米。因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所以人們也就習慣將整個小島及島上建筑統(tǒng)稱為歷下亭。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歷下亭建造年代久遠,位置也幾經變遷。北魏至唐代,歷下亭在五龍?zhí)短,稱客亭,是官府為接迎賓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稱歷下亭。早在開元年間就與杜甫在長安結為忘年交…[詳細]
孺子亭是為紀念徐孺子而得名,徐孺子姓徐名稚,字孺子(公元97—168年)古代豫章南昌人,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高人賢士,一生博學多識而淡泊名利,不離勞作,被人們千秋傳頌為“人杰地靈之典范”。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極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為其專設一榻,去則懸之,別人不能享用。于是在王勃的名篇《藤王閣序》中便有了“人杰地靈、徐孺子下陳蕃之榻”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傳為佳話。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賢人,在徐稚的故居為其…[詳細]
景區(qū)稱號:鄉(xiāng)村旅游(山東最美鄉(xiāng)村)西官亭村位于國家AA級景區(qū)、山東濰坊禹王省級濕地公園范圍內,全村460戶,1227人。一直以來,西官亭村積極致力于文明鄉(xiāng)村建設,堅持以優(yōu)秀的禹王文化精神塑造人,以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人,打出了一張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特色牌”。該村擁有“濰北江南”之稱的禹王濕地公園,村內巷道整潔、道路間水道相通、蒲草依依,垂柳撫地、綠意盎然,一幅生態(tài)水鄉(xiāng)的美景。在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該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