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龍附鳳牌坊位于仙居縣福應街道,年代為明。攀龍附鳳坊是明朝為表彰林應麒勤政愛民、政績顯著而建。位于仙居縣福應街道斷橋上宅村。該坊為四柱三間樓閣式牌坊,白石質,二層樓,歇山頂,高9.82米,面寬9.23米。結構精美,氣勢雄偉。一九八六年八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莊節(jié)孝牌坊位于晉城市陵川縣西河底鎮(zhèn)黃莊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黃莊節(jié)孝牌坊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耀州左氏御史石牌坊 時代:明 地址:銅川市耀州區(qū)永安街道辦事處文營東路 保護范圍:牌坊本體。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均至門面房,南至人行道,北至辦公樓前。2014年,耀州左氏御史石牌坊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棗園牌坊位于青島市李滄區(qū)北部大棗園村內,距離青島流亭機場約5公里。是目前青島地區(qū)唯一幸存的功德石牌坊。該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清廷為表彰三次升遷并教子有方的王柱今及其子孫而立。頂層牌樓文革期間被毀,2002年李滄區(qū)政府按原貌對大棗園牌坊進行了全面修繕維護。大棗園牌坊為一處兩座,兩座牌坊間距約80米。形制及大小基本相同,皆為四柱三間,全石雕筑,頂部牌樓為斗拱承檐之仿木構型,精雕細刻,氣勢不凡。東牌坊坊額兩面均橫刻“龍章三錫”四個楷書大字,下層橫額豎刻王柱今的履歷。西牌坊坊額兩面均橫刻“義方式訓”四個楷書大字,下層橫額豎刻王柱今的三個兒子及孫子王懿科舉應考的名次,具有很高的歷史…[詳細]
牌坊街禮拜堂(含教士樓),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q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牌坊街禮拜堂由美北長老會開辟于1892年。位于牌坊街路西,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西鄰,為濟寧市市中區(qū)兩處開放基督教教堂之一(另一處為黃家街教堂,最初由美南浸信會開辟,亦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教士樓,在禮拜堂南,建于一九一四年![詳細]
魏莊石牌坊位于距山東省東阿縣城3公里處的姜樓鎮(zhèn)魏莊村,是清朝的產(chǎn)物,是存世不可多得的石砌建筑物。石牌坊包括節(jié)孝坊和孝子坊,兩坊相距16米,全部用上等的青石料雕琢、筑砌而成,是難得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建造目的雖然主要是頌揚封建時代的倫理道德和孝悌思想,但從造型上講兩坊的浮雕花紋及裝飾優(yōu)美生動,栩栩如生,其建筑風格、雕刻藝術、思想內含,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節(jié)孝坊節(jié)孝坊,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為魏莊村一位雷姓的寡婦所立。該坊面闊7.2米,建筑結構2層3間4柱,頂為歇山式,頂有石壟,脊兩邊有龍吻,正脊柱有葫蘆狀石雕,樓角原有小獅子脊獸,沿下雕有椽、垂柱和斗…[詳細]
洪周氏節(jié)孝牌坊 位于遂溪縣建新鎮(zhèn)庫竹渡北岸。清道光三年(1823年)為旌表本縣潭畔村洪維屏妻周氏孀守不嫁,撫子成才而建。系四柱三間三樓硬山頂石牌坊。通面寬6.7米、高4.8米。裝飾圖案雕工精致。明間頂層正背兩面均刻有“奉旨恩榮”四字,四周浮雕龍紋。頂脊端刻魚吻圓雕。明間枋額陰刻“洪周氏節(jié)孝坊”等字。右次間枋額刻周氏事跡,左次間有聯(lián)名報請朝廷旌表者的任職及姓名。背面分別刻“玉壺冰清”、“清標彤管”、“瑤池雪白”。整座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1985年遂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褒節(jié)孝牌坊位于汕頭市鮀浦鎮(zhèn)大場村。為旌表節(jié)孝恂節(jié)的儒士林文輯之妻鄭氏,清乾隆八年(1743年)兵部尚書馬如麟等奉旨而建。坊為花崗巖石構筑,四柱三間三樓,坊額正、反面分別自左至右鐫刻陽文“天褒節(jié)孝”與“奕世傳芳”8個楷書大字。落款內容和字體大小相同,都用陰文刻楷書。每字高0.03米、寬0.04米。在“天褒節(jié)孝”四字橫匾下,還有一長1.67米、寬0.58米的橫匾坊贊,贊文用楷書陰刻。牌坊現(xiàn)保存完好![詳細]
姑媳同貞牌坊 位于雷州市英利鎮(zhèn)竹園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為旌表?悼h潮溪村監(jiān)生陳式程妻莫氏及其長子陳卜世妻梁氏而建。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間三樓全石結構。硬山頂,通面寬8米、通高6米。脊端置石刻鰲魚,石雕獅子托枋,枋下石雕如意斗栱。明間正面石額浮雕“圣旨”二字及“奉旨旌表”,左右浮雕“加官”人像。其下刻“姑媳同貞”,左款“潮溪村陳莫氏偕梁氏節(jié)孝坊”,右款“同治五年歲次丙寅蘭日彀旦仝立”。背面明間額文與正面同,右次間額刻“清風兩代”,左次間額刻“冰潔一門”。坊現(xiàn)保存完好。 1992年海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鄉(xiāng)賢牌坊 位于封開縣南豐鎮(zhèn)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為紀念鄉(xiāng)賢侯應遴而建。為八柱三門三樓木石牌坊,高約5.6米、通面寬7米、深2.08米,歇山頂,綠琉璃瓦剪邊,脊飾鴟吻。如意斗拱挑檐。柱為方形花崗巖石質。明間兩柱陰刻對聯(lián):“鳶喜天飛,楊翊清芬榮綽楔;魚欣淵躍,昭彰雅化耀靈祠”,坊額為“鳶飛魚躍”。背面對聯(lián):“鄉(xiāng)非阿好覃恩賜;賢有-也澤垂”,坊額為“光前裕后”。正門兩側邊柱腳各鑲嵌一塊水波紋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圍墻下部各鑲嵌4幅石質動物花卉浮雕。該牌坊造型美觀,工藝精細。侯應遴,開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選貢任廣西容縣知縣,為官廉正,逢荒年,集資濟貧。又藤縣、北流兩鄰邑缺官,當?shù)馗咐细啊?a href=/landscape/86/xiangxianpaifang.html target=_blank>[詳細]
淡墨流芳牌坊 位于廣州城北鐘落潭湴湖村,坊建于明,為三間四柱五樓的石牌坊,是為湴湖村鄺氏宗祖鄺儒真而立。鄺儒真,明初洪武年間進士,拜文宦學士,專掌文禮,工于書法,以淡墨見長,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羨,恩賜該“淡墨流芳”牌坊。坊面寬10米,端莊秀氣,明間前額書“淡墨流芳”,次間坊額分別書“出第”、“入孝”;明間后額書“宣城甲第”,次間后額分別書“禮門”、“義路”。建筑上保留了明代風格,F(xiàn)牌坊完好![詳細]
褒寵牌坊 位于佛山市祖廟公園內。因石質的龍鳳板上刻有“褒寵”二字,故名。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禮部主事梁焯奉旨升授承德郎時所建。原立于佛山仙涌街郡馬梁祠,牌坊上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紀年。廡殿頂,四柱三間三樓磚石牌坊,通面寬7.15米,以灰沉積巖為梁柱,各樓均雕磚仿木,施如意斗拱。其建筑構件制作工藝精巧,既用龍鳳祥云、魚躍龍門、麒麟玉書、寶鴨穿蓮、牡丹萱草、寶鼎寶劍等喻意圖案的單塊磚雕,又有用多塊磚雕組成的二龍戲珠和仙佛羅漢的浮雕,是集當時建筑磚雕裝飾技藝大成之作![詳細]
宮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區(qū)硇洲鎮(zhèn)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為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建。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寬5.48米,明間寬2.8米、次間寬0.7米。方柱寬0.32米,平琢渾磨,無紋飾。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龍爭珠圖案。明間頂部鑲“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鑲對聯(lián)2副,內柱對聯(lián)字跡已漫漶,外柱對聯(lián)清楚可讀:“麟閣勛崇萬里鯨鯢皆攝魄”;“羊碑思永八閩貔虎盡銘恩”,落款為“道光三十年小春旦園繼會題”。背面亦鑲對聯(lián)2副,內容與正面聯(lián)相同。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明代“西湖勝境”石牌坊古樸雄偉,始建于公元1544年,邊門寬2.9米,樓高4.3米,中門寬3.7米,中門樓高4.3米,牌坊為 紅沙石質,抹角方栓,前有抱柱石,中門前額刻有楷書“西湖勝境”,后背刻楷書“父子忠良”,橫額上下刻有雙龍鳳圖案。它對研究明代建筑、石刻、書法藝術以及土司文化具有珍 貴的價值,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湖勝境石牌坊(天全縣)保護范圍:牌坊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石牌坊(雨城區(qū))保護范圍:東至袁學貞農田,西至楊元旗農田,南至楊世林農田,北至楊世廣農田。面積1.56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東、北至韓光全農田,西至楊元福農田,南至劉素芳、楊世林農田。面積9.12公頃![詳細]
福慶貞節(jié)牌坊(旺蒼縣)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北外延20米,向東、南、西各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黃龍石牌坊,位于該鄉(xiāng)治地向東六公里的明水村,高二丈四尺,寬一丈八尺。整個建筑為三門三層樓式結構。底層為四柱,三門。中門闊五尺五寸,兩側門各闊三尺,石門柱除內側外,其余幾面均用三尺大小的連座石鼓襯之。石鼓之上倒刻石象、石獅,將柱、鼓連于一體。二、三層均為樓形。檐角高挑,石雕瓦翎,楞溝分明。頂寬一丈三尺五寸。厚四尺五寸,正中頂端三尺見方的“壽”字石帽,使其顯得氣勢宏大,莊嚴肅穆。牌坊兩面文字、圖案內容基本一致。上方各有一塊高四尺,寬二尺的匾牌。正中楷書“圣旨旌表”四個大字。每字約一尺見方。上首書“欽命四川提督學院翰林院”,下首書“報呈”二字。左右兩邊各書四字,組成對仗。東西上聯(lián)為“冰心宛在”,下聯(lián)…[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