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竹白馬明未兵部尚書袁崇煥父墓碑(現(xiàn)改為與袁子鵬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丹竹鎮(zhèn)白沙村村中間位置簡介:該墓位于平南縣丹竹鎮(zhèn)白沙屯中,土名寶鴨落蓮塘,始建于明代,清光緒年間藤縣和平鄉(xiāng)里羅村袁姓人重立碑,重修墓,原為三合土墳?zāi),現(xiàn)為磚墓,墓坐東南向西北。墓冢呈覆斗狀,該墓原碑已失,1980年重修墓圈、墓溝、墳臺、墓門全用水泥、磚、石結(jié)構(gòu),計墓堆直徑3.3米,高1米,墓圈外徑4.5米,內(nèi)…[詳細]
四角埠古墓群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年代為漢。2013年,四角埠古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角埠古墓群地處山坡丘陵地帶,中部高高隆起,四周逐漸低緩,由“中間大墓”、“東小墓”、“西小墓”和“墓南祭祀處”四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米。來到現(xiàn)場后,從外觀看,三座古墓與丘陵無異,呈品字形排列,封土呈覆斗形,均為夯土筑成。其中,“中間大墓”即四角埠,當(dāng)?shù)厮追Q“雁王頂”…[詳細]
扎滾魯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且末縣托格拉克勒克鄉(xiāng)扎滾魯克村西2公里處綠洲邊緣地帶的臺地上。墓地可分為三期,第一期屬于先且末國時期,第二期屬于且末國時期,第三期為東漢至魏晉時期。目前發(fā)現(xiàn)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號墓地墓葬分布相對集中,東西寬750米、南北長1100米,面積達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方形豎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為主,三期多為單人或二…[詳細]
荊浩墓位于市區(qū)東北的五龍口鎮(zhèn)谷堆頭村東南150米處。冢高3米,周長15米,墓前之碑為濟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寬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國水墨山水畫大宗師荊浩之墓”,后為《重修荊浩墓記》,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頭,其冢本屹然特立,雜樹環(huán)聳……惜壞于-之年,壟前舊有石碑,供桌,早經(jīng)毀棄,幸遺基尚存。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弘揚傳統(tǒng)藝術(shù),倍思前賢之功,故撥款重修其墓…[詳細]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樂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灣。麻浩崖墓是一座東漢的崖墓,墓室由墓門、享堂、墓道和棺室?guī)讉部分組成,深29.93米,最寬處10.9米,最高處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邊門柱上刻有“武陽掾”,左邊刻有“陽嘉三年”,入內(nèi)門框上左刻“鄧景達!,均以陰文,漢隸書寫,筆勢雄勁奔放!拔潢栟颉笔菨h代的一個官職,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經(jīng)擔(dān)任過的職務(wù)。墓內(nèi)的石刻圖像豐富,墓門上刻有飛檐、瓦當(dāng)、斗拱。墓的門…[詳細]
金庭王羲之墓在嵊州城東20多公里的金庭鄉(xiāng)瀑布山。金庭是書圣王羲之晚年養(yǎng)生之處,卒葬于金庭鄉(xiāng)瀑布山下。據(jù)《剡錄》載:“王右軍墓,在縣東孝嘉鄉(xiāng)五十里。”今墓為1984年重修,向南,圓形,條石青砌,墓前鋪青石平臺,中立石碑,碑陽鐫刻“晉王右軍墓”,上覆以方形石亭,單檐歇山頂,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huán)抱,碧溪蜿轉(zhuǎn),秀色可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羲之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鎮(zhèn)),與當(dāng)時名…[詳細]
姚瑩墓,位于龍眠山腹地雙溪村小河口“姚家墳山”,系夫婦合墓。墓地面積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東朝西,面向陰山。墓前沿山勢陡坡,以亂石砌成三級拜臺,每級高1米,冢后環(huán)以亂石墓壙,中嵌墓碑,高1米,寬0.6米,為同治元年所立,楷書陰刻:“皇清誥授通議大夫廣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姚瑩(1785—1853),字石圃,號明叔,晚號展和,又號幸翁。桐城人。著名的愛國思想家,桐…[詳細]
岳霆系岳飛第三個兒子,字應(yīng)時,號君錫。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生于軍中,母李氏。父兄遇害時,岳霆岳震在江州故居居住,噩耗傳來,家人聞變引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潛過長江,改姓鄂,隱居于黃梅大河鎮(zhèn)后遷聶家灣。21年后,孝宗皇帝為岳父子平反昭雪時,才恢復(fù)岳姓。岳霆初名岳靄,孝宗皇帝賜名岳霆,官授朝散大夫,監(jiān)潭州(今長沙市)守宗正節(jié)使,寧宗贈修武郎、閣門祗侯、舉直大夫等。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續(xù)忠…[詳細]
興平霍光墓霍光,字子孟,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兄弟。漢武帝晚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睗h昭帝即位時才八歲,朝廷“政事壹決于光!焙髞,霍光的外孫女又被召入宮,并冊立為皇后(即孝昭上官皇后),霍光的地位更加顯赫。昭帝死后,他又與朝廷群臣廢掉即位的呂邑王劉賀,擁立皇曾孫劉詢?yōu)榈;艄馐侨,從政達二十年之久,地節(jié)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漢宣帝親臨哀悼,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在茂陵東…[詳細]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荊州市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三袁村、西北距孟家溪鎮(zhèn)2公里。是著名歷史文化旅游景觀。袁宗道,1560-1600年,字但修,一字無修,號石甫,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官至右春坊春庶子謙翰村院侍讀。是晚明文學(xué)革新派“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將,他不僅在當(dāng)時文壇有力撞擊后士子復(fù)文學(xué)運動中作出了很大貢獻,并對性命說也深有研究。著有《白蘇齋集》22卷行世。1600年在享卒于任上。1601年,由…[詳細]
王德泰墓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二批 1981.4.20地址:白山市江源區(qū)松樹鄉(xiāng)大安村年代:1936年類別:近現(xiàn)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單位:白山市文管辦是否開放:否位于江源縣松樹鎮(zhèn)大安村西北羊臉山上。時期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東,少時遷居延邊。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縣反帝同盟部部長,1933年后任東北…[詳細]
瓊博拉古墓群瓊博拉古墓群位于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瓊博拉鄉(xiāng)瓊博拉村南的山坡上,有沙石公路相通,交通較為便利。海拔1380米。墓葬分布在烏孫山北麓的瓊博拉溝口東側(cè)的山前坡地上,墓葬約150座。可分三片。主要分布在瓊博拉溝口東側(cè)1公里的范圍內(nèi),約有100多座,其中大型墓1座,墳堆高2米,直徑約30米,墳堆外環(huán)繞有帶狀石圈,石圈寬0.8米,中型墓20余座,墳堆高約l米,直徑10—13米;其余為小型墓,高約0…[詳細]
司馬光墓及祖塋坐落于山西省夏縣城北15公里的鳴條岡。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人都稱之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寶元年間的進士,宋代著名的史學(xué)家、政治家,著有《資治通鑒》、《涑水紀(jì)聞》等重要的文獻。墓園占地近3萬平方米,東倚太岳余脈,西臨同蒲鐵路。司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處,明、清及民國曾多次修葺。陵園的中部是祠堂,左邊是塋地,右邊為余慶禪寺。墓前有石人、石馬、…[詳細]
譚虔墓位于高要市回龍鎮(zhèn)旺洞村。始建于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1999年有重修。該墓為夫妻合葬墓,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建筑面積58.3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太師椅形,青磚麻石砌筑。墓深5.3米,寬11米。額石為麻石,額石上方中央雕太陽,周圍雕有火焰紋飾。額石下有黑色石刻字墓碑,原墓碑藏于重修后新立的墓碑后。碑文為“宋誥贈刑…[詳細]
在棗強縣縣城第二小學(xué)家屬院附近,有一座“三十六烈士墓”,這里長眠著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國殉難的36位英雄。上個世紀(jì)40年代初,在日寇發(fā)動“鐵壁合圍”對華北平原展開大掃蕩的背景下,1940年1月17日早晨,當(dāng)時的棗強縣縣長郭魯率縣政府人員和縣大隊與敵人展開游擊戰(zhàn),不想在景村被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包圍?谷罩臼總儩M腔熱血,靠殘舊的步槍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無奈敵人裝備精良,我抗日力量為敵擊潰,除去奮力沖出者和陣亡者,共…[詳細]
守太一墓 時間為1913年。位于醴陵市淥江書院后山坡,系著名的同盟會革命黨人寧太一的墓冢。 墓石制,坐西朝東。石砌墓圍后側(cè)有漢白玉石碑,高1.47米,刻“顯考寧太一老大人之墓”,墓前有方形石柱碑一通,高約3米,刻程潛手書“寧太一先生之墓”。今已斷,殘碑高1.3米。墓附近原有太一亭,已毀。原亭壁有青石碑兩方,一為當(dāng)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褒揚令,另一為-院長于右任撰書的“寧太一烈士紀(jì)念碑”,現(xiàn)存淥江…[詳細]
介紹: 丹陽王墓位于懷仁縣城北4公里的大運公路邊!稇讶士h志》記載墓主人是丹陽王叔孫建,但無確鑿史料及出土文物為證。建造年代當(dāng)是北魏無疑。 該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東西側(cè)室。墓室平面均呈弧邊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墓室高7.2米,墓室面積前后室為8平方米,東西側(cè)室為28平方米。墓室內(nèi)有少量的磚,磚的了頭制有陽文魏體“丹揚王墓磚”五字。四條甬道壁及前后甬道、前后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資料上未見的花紋磚…[詳細]
位于石家莊長安公園內(nèi)西北側(cè)的小土山上,占地約150平方米。吳祿貞(1880-1911年),字綬卿,湖北云夢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留學(xué)日本,先后參加興中會和華興會回國后,曾任新軍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1911年武昌起義后,赴灤州約藍天蔚、張紹曾等舉兵反清,又回到石家莊與山西革命軍聯(lián)絡(luò),組織建立了燕晉聯(lián)軍,策劃北方新軍起義。1911年11月7日,被袁世凱收買的侍衛(wèi)長殺害于石家莊。次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詳細]
程家墓群是鹽邊縣和愛彝族鄉(xiāng)新華村清代遺存物。程家墓群由17座清代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民國等年間組成,其中有一座為清代黎溪州土千戶自黃氏后裔自得信墓,其它均為程永興、程天府、程鑽等人墓葬。土塚為圓形,碑樓為仿木構(gòu)四柱三間三樓、四柱三間五樓、兩柱單間等。墓前有石獅、拜臺,墓旁有桅桿1對。經(jīng)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仁和區(qū)文化館實地調(diào)查登記,1990年移交檔案給鹽邊縣文化館管理至今。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