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尚莊遺址位于汶上縣南站鎮(zhèn)東尚莊村東,年代為大汶口文化、商、周、漢,類別為古遺址。1986年3月8日,東尚莊遺址被公布為濟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店遺址位于汶上縣義橋鎮(zhèn)白店村東,年代為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龍山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86年3月8日,白店遺址被公布為濟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朱家村遺址位于泗水縣柘溝鎮(zhèn)小朱家村北及三中南部,年代為大汶口文化,類別為古遺址。1986年3月8日,小朱家村遺址被公布為濟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鮑王墳(含徐家樓墓群)位于泗水縣泗河街道大鮑村西,年代為漢,類別為古墓葬。1986年3月8日,鮑王墳(含徐家樓墓群)被公布為濟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明魯惠、恭、端王墓明魯惠王、魯端王、魯恭王墓,舊稱三王墓,在泗水縣圣水峪鄉(xiāng)二岐山下的皇城村后。西南與尼山為鄰,南與盜母山相望,東為顏母山,四山環(huán)繞,群峰相拱,而以二岐山為最。境內(nèi)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十分壯觀,別具氣象。三王墓中,惠王墓居東,端王墓居中,西為恭王墓。三墓約呈饅頭形。而以恭王墓為最大。封土高3米,長寬各約4米。該墓營建在由九塊長方形梯田連成的所謂“九級臺階”上,處于二岐山下的中央部…[詳細]
天齊廟遺址位于泗水縣泗張鎮(zhèn)天齊廟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周。 2006年12月7日,天齊廟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郭林石刻群,即明代工部尚書郭朝賓墓。位于汶上縣東部21公里的白石郭林村北的山嶺漫坡上。據(jù)明版《汶上縣志》記載:“郭朝賓,字尚甫,舉嘉靖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督餉大同。歷陜西河南御史,巡撫浙江。入為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提工部尚書……卒年七十二……”。墓前有享堂三間,石碑、碑樓、石案、香爐及規(guī)模龐大的石刻群,整座墓地十分威嚴宏偉,蔚為壯觀,F(xiàn)地面存以石坊為主體的十七件石刻已整修立于墓前。石…[詳細]
汶上文廟文廟亦稱圣廟、孔廟,位于汶上縣城內(nèi)東隅,約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42年-756年),占地面積30畝,唐長慶四年(824年),縣令邢審容首葺。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孔子63代孫孔貞寧遷居汶上,且因曲阜長支64世衍圣公孔尚賢早殤無嗣,乃以汶上二支堂兄孔尚坦之長子胤植繼襲65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賜居汶各支世襲太常寺、五經(jīng)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級均高于縣令。故明清二代不斷仿曲阜文廟形式…[詳細]
汶上縣關帝廟,位于汶上縣尚書路。距濟寧市區(qū)40公里。是一座典型的元代風格建筑群體。據(jù)廟碑記載,元代中葉,該地久旱無雨,黎民百姓祈求關帝顯靈,普降甘露,自愿捐資修建關帝廟。從明代兵部尚書路迎開始,直到清朝同治年間,多次重修。1986年省文物部門撥?顚Υ蟮钸M行了維修,恢復了昔日的廟貌。關帝廟坐北向南,由廟門、正殿、兩廡、寢殿、戲樓等組成。正殿為主體建筑,三開間,東西闊13.4米,南北進深9.2米,高…[詳細]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縣白石鎮(zhèn)小樓村東南約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側。摩崖刻字處為一長方形磨光石面,長2米,寬1.5米,隸書6行,共計52字。“舍利佛汝問云何名佛云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觀佛”。字跡清晰、筆法遒勁,與泰山經(jīng)石峪,鐵山摩崖石刻風格相近。據(jù)《金百學》記載:“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經(jīng)之有石刻……始于高齊,宇文周時!睂徠涓瘛[詳細]
自曲阜沿327國道東行50公里既到泗水縣泉林泉群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山東省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將之列為一級區(qū)三號“山水圣人區(qū)”,同濟南、泰安、曲阜處于同一旅游線上,旅游規(guī)劃專家譽為“中國泉鄉(xiāng)”,陳毅夫人、著名營養(yǎng)學家于若木女士題詞“天下奇觀泉林”。泉林,為泗河源頭,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揚天下。據(jù)清光緒《泗水縣志》載: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shù)十,小泉多如牛毛,F(xiàn)陪尾山側,黑虎、趵突、珍珠、紅石…[詳細]
王樓王氏家廟和張樓張氏莊園古建筑位于汶上縣楊店鎮(zhèn)王樓村和張樓,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1986年3月8日,王樓王氏家廟和張樓張氏莊園古建筑被公布為濟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