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高要縣人民政府為了紀念54位革命烈士,在沙浦鎮(zhèn)建設革命烈士紀念碑。沙浦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沙浦鎮(zhèn)沙三村西江河堤圍外則(今沙浦鎮(zhèn)文化廣場西側)。1980年,高要縣人民政府對紀念碑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修繕;2005年,鼎湖區(qū)人民政府對紀念碑進行重修并對紀念碑保護范圍進行擴展,建成了占地3800平方米的沙浦革命烈士陵園。并被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幾年均有陸續(xù)進行擴建,并于2017年…[詳細]
介 紹 1932年9月27日,侵華日軍炮兵少佐渡邊秀人等8人乘坐“板倉號”客機被派往偵察滿洲里、海拉爾一帶情況返程飛經(jīng)碾子山上空時,因油料不足迫降在甘南境內五道梁子山溝里,8名日軍被當?shù)貝蹏罕姶蛩馈?日軍自國內請來相士在方圓500里內選中此山建墓,立碑為“板倉機八士忠魂碑”,碑身為金星花崗巖雕筑,四周從中鐵索的花崗巖矮護柱欄,碑身北面紫銅板上著寫碑文。1946年2月4日,碾子山解放,人民鏟去碑…[詳細]
解放崇明島登陸紀念碑是由崇明縣委、縣人民政府設立的崇明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9年5月30日,為解放崇明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從長江南岸瀏河口橫渡長江,主力從新河鎮(zhèn)海橋港登陸。6月2日,島上敵守軍投降,崇明島全境解放。為紀念崇明解放50周年,中共崇明縣委、崇明縣人民政府1999年6月2日在解放軍主力登陸地新河鎮(zhèn)海橋港立碑紀念。地址:新河鎮(zhèn)天新村新藝3隊崇明512縣道1…[詳細]
巫山渡江登陸紀念碑坐落在港區(qū)鎮(zhèn)的巫山之巔,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10兵團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師第253團、第255團渡江作戰(zhàn)勝利而立,1992年4月20日竣工落成。碑體為磨光四川紅花崗石,長5.55米,寬0.4米,高3.1米。碑座為淺灰色金山石,雕有水紋,高0.75米,長4.05米,寬1.4米。碑基為淡灰色金山石,長8.75米,寬4.6米。碑正面刻有“渡江戰(zhàn)役登陸紀念”八個大字,背面刻記…[詳細]
甘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甘灑鎮(zhèn)小布村委會上坪村民小組渡船頭(山名)山上。建于1971年。坐東向西,青磚結構。紀念碑為方尖碑,黃色飾面,高約9米,底坐寬約1.6米,用灰色瓷磚粘貼。占地面積80.75平方米。紀念碑正面刻有正楷行書“革命烈士紀念碑”,南北兩側刻的內容同正面相同;背后刻有“永垂不朽萬古長青”,底坐正面刻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甘灑鎮(zhèn)是經(jīng)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革命老區(qū)鎮(zhèn),從…[詳細]
景點介紹 紀念碑位于巴林塔不遠處,屹立于海旁的廣場上,氣勢不凡,已成為葡萄牙的象征。此碑建于1960年,為紀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頭站立者即為亨利,其后為其助手加瑪,兩旁是一些隨同出發(fā)的航海家,以及葡國歷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頗具氣勢,以紀念葡萄牙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 游人可登上碑頂,眺望附近的景…[詳細]
新店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新店鎮(zhèn)新和村鐘文山,西距新店鎮(zhèn)政府駐地約500米。新店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有不少先烈為革命英勇犧牲。他們無私無畏,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既為祖國建功,也給鄉(xiāng)土增榮,雖死猶生,名垂千古。1989年,威遠縣人民政府批準并撥款及新店人民捐款建成革命烈士紀念碑,用以緬懷先烈,激勵后人。紀念碑坐東向西,高12米,由3節(jié)四方體構成。碑文羅列351…[詳細]
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位于左權縣麻田鎮(zhèn)清漳河畔西山村南200米處西山腳下,面向東北大羊角村(新聞烈士殉難地),是為紀念《新華日報》主編何云等57位新聞戰(zhàn)士而修建的。于1986年5月28日落成,其高7.5米,碑座為方形,四面凸階,雕欄環(huán)繞;碑體為四方形,正面鐫楊尚昆親筆題詞:“太行新聞烈士永垂不朽!”右側面鐫陸定一題詞:“1942年5月,華北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壯烈犧牲。烈士們永垂不朽”。左…[詳細]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于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元寶山,是去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占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陳列室三大部份組成。主碑41.30米,聳立于元寶山頂,由紅軍戰(zhàn)士銅像、碑體,基座組成。大型花崗石群雕高12.5米,長72米,寬8米,用1160立方米計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而成,藝術地再現(xiàn)了紅軍長征的戰(zhàn)斗歷程,是我國規(guī)?涨暗摹[詳細]
935年5月22日,國民黨浙江保安團一個中隊從五里牌出發(fā)進犯峰文鄉(xiāng)。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領省委特務隊在伙爬嶺設伏,居高臨下,殲敵一個尖兵分隊,余敵潰逃;锱缼X戰(zhàn)斗是在紅軍挺進師主力不在泰順的情況下,由劉英親自指揮的一次利用有利地形,以少勝多的伏擊戰(zhàn)。此戰(zhàn)震驚了泰順縣國民黨當局,保衛(wèi)了泰平區(qū)革命根據(jù)地,促進了根據(jù)地內黨的建設和土地革命的實施。 伙爬嶺戰(zhàn)斗紀念碑,位于泰順縣峰文鄉(xiāng)伙爬嶺村。20…[詳細]
介 紹 是為紀念1953年11月9日柬擺脫法國殖民統(tǒng)治,獲得完全獨立而建。1958年3月落成,高37米,共7層,上有蛇神(柬文化象征)100條。每年獨立節(jié)時,柬國王或國王代表都在此舉行隆重的慶典。來訪的外國元首也多到這里獻花圈。交 通 諾羅敦大道與西哈努克大道的十字路口,獨立廣場中央,王宮南側。柬埔寨金邊…[詳細]
女排三連冠紀念碑位于薌城區(qū)新華北路與福漳公路交叉口,建于1984年7月,由主體和背襯壁畫兩部分組成主體有鮮花綠草簇擁的圓形平臺基座和一尊高5米多,左手抱金杯右手高舉花束的中國女排姑娘塑像及一跟三棱丫形碑柱碑柱高24米,銀灰色,頂部叉成三支小柱高托一個排球,象征著中國女排三連冠紀念碑主體的背后,配建門樓式巨大壁畫,以作碑襯壁畫表面有1000多塊方形塊石構成,主題人物畫面再現(xiàn)女排姑娘場上激戰(zhàn)的英姿,漳…[詳細]
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黃花崗五烈士紀念碑位于平南城郊羅沖橋畔。1911年(宣統(tǒng)三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黃興等為首組織、領導廣州起義,進攻兩廣總督衙門。有28名平南藉愛國志士參加,犧牲的有韋統(tǒng)淮、韋統(tǒng)玲、韋樹模、韋榮初、林盛初(均是丹竹都興村人)等五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邑人建立平南五烈紀念碑,碑基上鐫刻五烈士的藉貫、年齡和事跡,以永志緬懷![詳細]
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三水森林公園紀元塔西側紀念廣場內。為紀念三水革命英烈,激勵后人,三水區(qū)委、區(qū)政府于2002年底籌劃興建三水紀念廣場,2003年4月落成,占地約3000平方米,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由三水西南公園遷至紀念廣場,碑高19米,由平臺、碑座、碑身組成。碑座為三層,上層四周雕刻著以三水地方黨組織革命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浮雕,共28.8平方米。碑身鐫刻著原…[詳細]
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州中學東170米。始建于1958年,是為紀念連州市在歷次革命斗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97年擴建后遷建于現(xiàn)址。紀念碑坐北向南,由基座、碑座、碑身組成,外貼花崗巖瓷片,碑身上鑲“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銅字,基座周圍設漢白玉欄桿。連州革命烈士紀念碑被列為清遠市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基地。1996年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保護…[詳細]
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位于雙鴨山市饒河縣饒河鎮(zhèn)南山公園。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由花崗巖石及鋼筋混凝土構成,碑高16.6米,碑座呈方形,設兩層平臺,每層高2米左右,四周有雕刻著松針、松果圖案的漢白玉圍欄,碑身表面鑲嵌青灰色大理石。碑身頂端坐落著一位持槍前進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雕像,高6.9米,全部由花崗巖制成。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字樣。碑體背面題詞“抗日先烈,永昭千秋”。題詞下方是360余字的…[詳細]
廻龍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廻龍鎮(zhèn)東北村橫崗艮。廻龍革命烈士紀念碑建于1962年,坐西北向東南。紀念碑方尖形,青磚砌成,外批水泥石米;矫嬲叫危呴L3米。碑總高約10米,分三段,第一段正面嵌有龍川縣革命活動《志略》,第二段較短,無文字,第三段為方尖形,正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頂有避雷針。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廻龍鎮(zhèn)大塘肚村曾一度成為五華、興寧、龍川三縣革命的中心,建立五興龍縣…[詳細]
廣漢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雒城鎮(zhèn)房湖公園內•1941年•市(縣)文物保護單位]1941年7月7日“七七事變”四周年之際,廣漢縣為紀念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將士樹立此碑。碑為正方形磚石結構,通高5.5米,碑身邊長0.48米,高3米,三面行書陰刻“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款為“中華民國三十年七月七日”。碑座為四方形須彌座,高1.5米,四面均有反映抗戰(zhàn)的浮雕圖案。碑四周有石質圍欄。維修時,…[詳細]
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地及紀念碑位于洪湖市戴家場鎮(zhèn)烈士陵園。1927年9月10日(農歷8月15日)晚,由中共鄂中特委和沔陽縣委的負責人肖仁鵠、鄧赤中、劉鏡珊、婁敏修、劉紹南等組織發(fā)動戴家場秋收暴-動,打響了鄂中地區(qū)武裝起義的第一槍。中共洪湖縣委和縣政府于1985年在當年的暴-動地涂家花園附近修建紀念碑。紀念碑高13.7米,基座占地面積約850平方米,磚砌實體,碑身碑座分別以水刷石和水磨石抹平。碑身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