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營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紀念館成立于1997年,明確為副科級自收自支事業(yè)單位,行政上隸屬息烽縣文化廣播電視局。2006年紀念館提升為正科級單位,行政上屬息烽縣文體廣播電視局,2008年4月20日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后,明確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詳細]
陳云出生地---上海市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館區(qū)北依市河,南臨西塘港,占地面積52畝,建筑設計體現(xiàn)江南特色,并與陳云故居及周邊民間建筑盡量保持風格一致與和諧。紀念館主館高14米,共三層(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建筑設計既體現(xiàn)江南居民風格,又兼顧現(xiàn)代化紀念館的大體量特點,樸素而莊重。一樓、二樓的四個展廳基本按時間順序展示反映-光輝一生的圖片、文獻、實物等史料。地下一層為青浦人民在中國共…[詳細]
三段地革命紀念館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zhèn)三段地社區(qū),展館占地面積2538平米,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展覽陳列分為紅色政權、團結抗戰(zhàn)、投身解放三大部分,以浮雕、展板、陳列的形式集中展現(xiàn)了三段地根據地革命歷史。展廳里,鮮紅黨旗下習仲勛、--兩位卓越的共產主義者和民族工作領導人和蒙古族群眾共同攜手并進的場景的大型雕塑,向所有人訴說著三段地革命根據地蒙漢群眾力…[詳細]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福州市著名風景名勝區(qū)鼓山腳下。紀念館占地30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1998年11月竣工并對外開放。整座建筑融中西建筑風格為一體,以內廣場為中心,組織起序廳、陳列廳、半景畫館、辦公樓、文物庫房等空間序列。館體建筑具有福建土樓的風格。大門兩旁疊落水池中聳立著兩組現(xiàn)代藝術銅雕,分別為《曲折》、《崛起》,寓意著福建人民在曲折中奮進,在探索中崛起,給人以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感…[詳細]
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麥積區(qū)馬跑泉鎮(zhèn)什字坪村,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整個展館通過圖片展板、藝術雕塑、歷史遺物等方式,真實還原天水革命先輩艱苦卓絕、不屈不撓斗爭的歷史畫卷。陳展內容有紅色印記、卓絕斗爭、走向輝煌等。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和其他進步思想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正在北京求學的葛霽云等20多名天水籍學生在以李大釗為首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影響下,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國共產黨誕生后…[詳細]
永嘉縣是老革命根據地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策源地。自1924年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立以來,永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數(shù)革命先輩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永嘉縣上塘鎮(zhèn)嶼山公園。紀念館建于1993年,為坐西朝東、鋼筋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紀…[詳細]
為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根據地斗爭中犧牲的烈士,195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在紅安縣城東北稞子山上興建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陵園,占地面積341畝,規(guī)劃面積500畝。陵園主要紀念建筑物有“一碑兩場兩園五館”:即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廣場、歷史紀念館下沉廣場、將軍墓園、老紅軍墓園、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歷史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詳細]
浙南(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溫州人民就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1924年,中共溫州地方黨組織建立,領導廣大民眾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后,會合當?shù)馗锩α,?chuàng)建了浙南游擊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使浙南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詳細]
福清市漈頭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漈頭村。漈頭村是福清市重點老區(qū)基點村,是中共福清縣委的誕生地。20世紀20年代末,在上海、蘇州、福州讀書的福清籍學生共產黨員回鄉(xiāng)開展革命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1930年秋,福清黨團混合支部成立,謝廷清任書記。1932年秋,成立中共福清特支,何文成任書記。1934年1月,中共福清縣委在漈頭村成立,何文成任書記。從此,漈頭村成為福清革命重要據點。1941年4月…[詳細]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梅州城區(qū)劍英公園內。為了紀念梅州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紀念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光榮犧牲的先烈,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興建了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梅州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xiāng),是具有革命光榮傳統(tǒng)的老區(qū)。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梅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奮戰(zhàn),走過了一條光榮而又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道路。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周恩來、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詳細]
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綏德城內疏屬山前沿山頂。2009年在榆林扶南辦的大力支持下,綏德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原三五九旅綏德警備區(qū)舊址上建立起來的一個地方性紀念館。紀念館占地6500平方米,展線長100米,展出圖片1076張,文物326件,通過紅色文化廣場主題雕塑、照壁浮雕、綏德旅游規(guī)劃展室、民主革命時期綏德著名人物、綏德警備區(qū)事跡展、-與0綏德地委、綏德籍烈士、抗大總校在綏德等板塊展出,結…[詳細]
武岡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市區(qū)中心城壕路,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紀念館共分四個展室,從工農革命運動的興起、撲不滅的星火、抗戰(zhàn)中的武岡、黎明前的決戰(zhàn)、武岡換新天等五個方面陳列了武岡人民從1919年的至1956年的革命斗爭史實,系統(tǒng)而詳實了記述了在中國0的領導下,武岡人民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可歌可泣的英雄業(yè)績。館內圖、文、物并茂,是紀念革命先烈、教育后…[詳細]
文昌列寧鄉(xiāng)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文昌市公坡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園內。1927年,中共瓊崖特委派共產黨員許俠夫、羅文淹到公坡鄉(xiāng)(后改為列寧鄉(xiāng))一帶從事革命活動,他們走村串戶,宣傳革命道理,在很短時間內,就把該鄉(xiāng)廣大的貧苦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婦女會、共青團、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并建立起了農民自衛(wèi)隊,很快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風暴。在此基礎上,建立列寧鄉(xiāng)黨支部,成立列寧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周德鋒任黨支部書記兼蘇…[詳細]
1935年冬至1936年,劉英、粟裕率挺進師進入珊溪一帶活動,和貧苦農民患難與共,開展革命斗爭,發(fā)展了黨的組織,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珊溪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百成山,總投資250多萬元,其資金均由珊溪鎮(zhèn)黨委、政府自行籌集。紀念館占地面積20余畝,建筑面積678平方米,是1999年由原來的劉英紀念館重修并更名而成的。該館在修建的過程中,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支持,如館前后左右五個八角亭,是由溫州…[詳細]
大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潮南區(qū)紅場鎮(zhèn)鎮(zhèn)區(qū)。為了緬懷彭湃、徐向前、鄧發(fā)、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弘揚光榮革命傳統(tǒng),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初,由原潮陽市政協(xié)提案和潮陽市人大常委會議案,在中共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報經汕頭市有關部門批準興建,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開館。該館主樓為四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1117平方米,外觀莊重,結構嚴謹。館內一樓為服務…[詳細]
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于1988年建成開館,總占地面積3293.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80.54平方米,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為該館題名。1994年4月被共青團福建省委列入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列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館座落在市中心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列寧公園東部,距離度假區(qū)約15公里,是一座仿宋建筑,她座北朝南,掩映在百年古樹與松柏之間,展館分大廳、展廳、書畫廳三個部分,陳列200多件…[詳細]
武都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武都區(qū)長江大道以北,武都深圳中學西面的鐘樓公園內,是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占地面積32畝,主體建筑結構2層,館舍面積1560平方米,總投資約2300萬元,于2015年元月落成免費開放。展館建筑以秦-格為特色,與鐘樓公園渾然一體。紀念館展覽以革命歷史事件為序,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區(qū)(縣)領導人名錄四個板塊。展出內容以圖片、圖表、油…[詳細]
惠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惠安縣涂寨鎮(zhèn)瑞東村。該紀念碑1997年建成。位于惠安縣螺城鎮(zhèn)科山公園內,與革命烈士紀念碑相鄰。為全面反映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折不撓、堅持斗爭、火種不熄、紅旗不倒的光輝革命歷程;莅部h人民政府2007年7月動工興建惠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2008年竣工。該館占地面積1277.2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約4800平方米。一樓布館為反映19…[詳細]
2006年拆除烈士紀念祠,新建淄川革命歷史紀念館。2008年對紀念館擴建,增設第二展廳,對紀念館重新布展,并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題寫了館名;在紀念館廣場安放了著名爆破大王、全國“雙百”人物之一的馬立訓烈士銅像。第一展廳第一部分為“星星之光”。主要展示19世紀末我區(qū)人民在三座大山壓迫下的悲慘情景、山東黨組織在淄川的早期活動和礦工運動。第二部分為“抗日烽火”。記述了“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詳細]
【梁家寨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盂縣梁家寨鄉(xiāng)高速出口以北1000米處,布展面積800多平方米,包含大量梁家寨地區(qū)抗戰(zhàn)時期的歷史資料以及127件展品。展館分為“崢嶸歲月稠”“烽火滹沱河”“紅色梁家寨”“走進新時代”四個部分,為陽泉地區(qū)乃至山西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廉政紅色教育,發(fā)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