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王家大院,位于仁和鄉(xiāng)鹿鳴村鹿鳴組。該大院建于清代。坐西向東,左右?guī),條石基礎,石作素面臺基,檐條石刻水紋圖案。穿斗式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小青瓦屋頂。院壩為青石板鋪成,院壩前為農田?傉嫉孛娣e 811平方米。該大院系清代“欽加四品銜賞戴花翎”的王輔臣于清朝同治年間建造的。其最特別之處在于,房屋的接水瓦下面另置裝飾底瓦,在底瓦的背部用白顏色施底,再用五彩之墨繪以花鳥魚蟲、四時瓜果蔬菜、祥花瑞草、水族等題材的圖案,獨具匠心,讓人嘆為觀止。2010年,該大院被江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泉劉家大院(資中縣)羅泉劉家大院繡樓是大戶人家劉明金的房屋,修建于清道光年間,占地420平方米,前面一個天井、后面一個天井中間為兩樓一底穿逗式木結構房屋,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風格,劉家小姐繡花和居住的地方,小姐一經住上繡樓直至婚嫁便不能下繡樓。保護范圍:東南至珠溪河河邊,西北至興隆街對面街沿,西南、東北均以劉家大院外墻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珠溪河對岸河邊,西南以外墻基外延36米,西北至興隆街對面民居建筑后屋檐,東北劉家大院外墻外延40米。…[詳細]
韓家大院(雨城區(qū))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北外延至石礫崗山腳,向西面外延至王成玉、黃體仁農田。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至黃茅溪和老墳塋山腳![詳細]
張祥發(fā)大院(原名董家大院)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老城區(qū)西南隅街道辦事處農校街社區(qū)農校街32號…[詳細]
南山凌家大院(中江縣)保護范圍:東南至側院廂房東南緣外延5米,東北至正廳東北緣外延10米,西南至朝門西南緣外延5米,西北至側院廂房西北緣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瓊海王家大院位于瓊海市中原鎮(zhèn),時代為1927年。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單位和保護范圍線重疊,兩線合一,總面積1044.96平方米![詳細]
毛家大院位于義烏市佛堂鎮(zhèn)上塘沿7號,時代為民國十二年(1922),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4年1月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公布文號為2004.01.07義政發(fā)[2004]4號![詳細]
屯溪石家大院位于屯溪區(qū)黎陽鎮(zhèn),時代為清。相傳績溪旺川石家村人是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后代,清朝后期,石家搬遷來到此地,在黎陽西鎮(zhèn)街經營藥材生意發(fā)家致富,并開創(chuàng)了“石翼農藥號”。江右賈家在西鎮(zhèn)街上經營瓷莊,都在黎陽老街上修建了豪門大宅。石家修建的宅院便是如今的石家大院建筑群,門牌號12號。據《徽州文化全書》徽州建筑篇記載:“石家大院原僅擁有中部的前廳后堂”,后“東側另接一幢,又加接右側一幢!闭麠澥掖笤悍譃闁|、中、西三進主體院落,石父居住正中的前廳后堂區(qū)域,石家長子和次子分別居住西邊、東邊二進院落,后又在此基礎上自由式生長。2008年,石家大院被公布為黃山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