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嘴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安徽省宿松縣程嶺鄉(xiāng)大塔山北。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198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同年進行試掘,1982年和1984年又進行兩次發(fā)掘,總揭露面積370平方米。發(fā)現(xiàn)墓葬17座,出土器物100多件,器物組合為鼎、豆、壺、杯、缽、盆、碗、釜、盂、盅和器蓋等。陶器以手制的夾砂紅陶和泥質(zhì)紅胎黑衣陶為主,又以圈足和三足為多見,流行凹弦紋、刻點連線紋。其中,扁圓腹或斜腹罐形鼎、高圈足缽形豆、盤形豆、單耳杯、釜形杯和大喇叭圈足蝶形豆,是頗具代表性的器物。年代約與薛家崗一期的年代相當(dāng)(距今約6 000年)![詳細]
王新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楊橋鎮(zhèn)郭溝行政村王新莊自然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2019年,王新莊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寨遺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莊里鄉(xiāng)金寨村周邊,是徐淮地區(qū)面積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金寨遺址遺址四面環(huán)山,遺址范圍西、北以河為界,南至溝渠,東至沖溝東側(cè),東西長800米、南北寬6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該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龍山文化早中期相似,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徐淮地區(qū)的一處中心性聚落址。金寨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墓葬30座、壕溝2條等遺跡,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房址、灰坑、灰溝、墓葬等遺跡,其中陶、石、玉類文物200余件,其中玉器134件,綠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2019年3月28日,金寨遺址被批準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詳細]
崗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漢。遺址位于村東里許隆起的高地上,當(dāng)?shù)厝罕姾羝涞卦弧疤倚小,其余部緊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崗上遺址與徐時村遺址(其地現(xiàn)屬山亭區(qū))隔河相望,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從河岸西側(cè)的斷崖上觀察,土層中暴露出大量灰層堆積,并夾雜著許多紅燒土粒,人骨、獸骨、陶器殘片等!拔母铩敝校z址遭受嚴重破壞,在中心部開掘了一…[詳細]
大馬城遺址位于六安市霍邱縣眾興架鄉(xiāng)馬城村郭圩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2019年,大馬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古城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新石器時代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潘板鎮(zhèn)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臺,面積約達35萬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采集遺物有馬家浜文化夾砂紅陶釜、牛鼻器耳、夾砂陶圓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夾砂黑陶“T”字形鼎足;魚鰭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盤,有段石錛、大型石犁、石鉞等;商周時代的印紋陶圜底罐、和鴨形壺原始瓷等,還有石刀、石矛、石鏃等![詳細]
釣魚臺遺址位于蚌埠市禹會區(qū)境內(nèi),由四個形狀相仿、間隔相近、大小高低不等的臺型高墩組成。因臺墩周圍地勢低洼,站在臺上可釣魚,故有“釣魚臺”之稱。臺墩面積均在500平方米以上,殘高5米左右,古稱大陳跡、二陳跡、三陳跡、四陳跡。臺址經(jīng)數(shù)千年雨水沖刷,其狀漸顯平坦。根據(jù)顯露于外的文化層和遺物、化石可知,這里曾是古人生產(chǎn)、棲息之地。1982年,釣魚臺遺址被確定為蚌埠市首批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初步鉆探。201…[詳細]
三官殿遺址,位于廬江縣泥河鎮(zhèn)中沙溪社區(qū),是該縣境內(nèi)保存較好、占地規(guī)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聚落址,年代久遠,文物積淀豐厚。該遺址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高約3米,已采集到5件石器,大量的鼎足、鬲足、繩紋陶片和夾砂紅陶片等,并可見大量紅燒土遺跡。當(dāng)?shù)匚奈锕芾硭嚓P(guān)負責(zé)人介紹說,根據(jù)文化遺跡和遺物分析,三官殿遺址屬于新石器時期古遺址,對研究廬江乃至江淮流域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很有價值。2019年,三官殿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