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廣東省發(fā)展改革委關于認定廣州市荔灣區(qū)永慶坊等5家單位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qū) |
永慶坊(廣州)位于廣州市最美騎樓街——荔灣區(qū)恩寧路,東連上下九地標商業(yè)街,南銜5A級景區(qū)沙面,是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地域。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總體要求注入新時代的城市生活形態(tài),是廣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國新時期城市有機更新的標桿。越來越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慕名而來,永慶坊成為廣州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西關永慶坊旅游區(qū)面積約76公頃,包括逢源大街—荔灣湖、昌華大街…[詳細]
牌坊街位于潮州老城區(qū)內(nèi),沿街保留有眾多騎樓建筑,街上立有22座牌坊,訴說了歷史上眾多潮州英杰的豐功偉績,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耐人尋味。當然,街上眾多的潮州美食更是不容錯過。據(jù)說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是出現(xiàn)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柱史”牌坊,歷史上這里曾有39座牌坊之多,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損壞,如今復建的有22座,它們跨街而立,古韻悠悠。牌坊大多為進士、狀元、尚書等設立,記錄了他們的豐功偉…[詳細]
孫文西路古稱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后,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孫文路。從隋唐時期到1925年間逐漸拓展,形成今天格局。馬路兩旁是經(jīng)歷數(shù)十年、上百年,甚至數(shù)百年的歷史建筑物體,至今仍然保留著古建筑藝術色彩。從民國時期開始接受西方建筑造型,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造型,至今還幸存著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筑物體,彎曲自然的商業(yè)街,舒適怡人的外部空間尺度,南洋風格的騎樓,整個街區(qū)外部空間與功能有機…[詳細]
水東街位于惠州橋東,東西走向,東接惠新西街,與水東南路互交,西接東新橋,全長730米,寬14-18米,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據(jù)《惠州市城市建設志》記載:“1928年改建的水東街保留較為完整,建有劃一的騎樓,使整街兩邊成兩條長廊。騎樓上住人,下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憂雨!碑敃r,惠州的工商業(yè)都集中在水東街,水東街因此被稱為“旺地”。水東街是一條極具惠州古城文化特色的騎樓街,始筑于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