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前屬鼎新鄉(xiāng);1950年后設擺依鄉(xiāng),屬第三區(qū);1954年改永和鄉(xiāng)屬第三區(qū);1958改永和管理區(qū),屬松元公社;1961年改永和大隊;1983年改永和鄉(xiāng),屬新村區(qū);1987年改永和村公所;2000年1月改為永和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永和村……。 |
永和取搬遷來的本鎮(zhèn)、半坡鄉(xiāng)、益智鄉(xiāng)三個鄉(xiāng)鎮(zhèn)移民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之意。永和村民委員會因糯扎渡水電站建設搬遷,2015年5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永和村……。 |
1949年以永和片村為名,隸屬于邦平鎮(zhèn),1950年先后第五區(qū)永和鄉(xiāng),永和大隊,洛黨區(qū)永和公社。1988年改為洛黨彝族鄉(xiāng)永和行政村,2002年改為永和村民委員會。永和村……。 |
1950年6月16日歸屬第四區(qū),稱永和鄉(xiāng);1958年10月歸屬上游公社(博尚),稱永和管理區(qū);1962年9月歸屬博尚區(qū),稱永和公社;1966年5月歸屬博尚公社,稱永和大隊;1983年6月歸屬博尚區(qū),稱永和鄉(xiāng);1987年7月歸屬博尚鎮(zhèn),稱永和辦事處;2000年06月歸屬博尚鎮(zhèn),稱永和村民委員會。永和村……。 |
永和村緊貼喬司集鎮(zhèn),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獨特,區(qū)域境內有杭州地鐵1號線、滬杭高速公路、杭州繞城公路樞紐、01省道、喬莫路、喬司港、廟港等,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全村資產總量為1651.34萬元,耕地面積為1237畝,共有1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212人,外來暫住人口8000人。2007年農村經濟總量為10.2082億,其中工業(yè)產值9.89億,村級可支配收入170萬,農民人均收入1183……。 |
取自以前包括赤溪和章公尖在內的鄉(xiāng)政府的名字“永和鄉(xiāng)政府,寓意長樂永康,永遠和平。原赤溪村解放初屬梅源鄉(xiāng),1952年為永和鄉(xiāng)赤溪村,1956年稱赤溪高級社,1958年為梅源大隊(管理區(qū))赤溪生產隊,1961年為梅源公社赤溪大隊,1984年稱赤溪村委會,屬梅源鄉(xiāng),2011年隨梅源鄉(xiāng)并入鰲江鎮(zhèn);原章公尖村解放初屬梅源鄉(xiāng),1952年為永和鄉(xiāng)章公尖行政村,1952年稱公平高級社,1958年定名公平大隊,19……。 |
2002年3村合并時,取精誠團結,永遠和睦相處之意而得今名。古屬二十一都;解放前屬翠屏鄉(xiāng)第一保;解放后為翠屏鄉(xiāng)第1村;1961年為南平公社沙崗、韓家、楊家山3個大隊;1984年改為3個行政村;2002年9月韓家、沙崗、楊家山三村合并為南屏鄉(xiāng)永和村。永和村……。 |
永和村位于寧海縣胡陳鄉(xiāng)北部,由上鄭、下鄭、上宅、下宅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630戶,人口總數(shù)2084人。土地面積8186畝,其中耕地面積1383畝,園地面積1706畝,林地面積5075畝,水面22畝。村勞動力有1493人,外出務工780人。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00萬元,村集體經營收入22萬元。通過幾年的努力,在村三套班子的帶領下,各項事業(yè)有所努力,在經濟,環(huán)境,人文方面都取得了進步。 永和村……。 |
早年為商貿集市地,取永久興旺、和氣生財之義,故名永和。1957年由永和、三叉江、程村三個初級社合并為東升高級社,1958年東升改為永和生產隊,有上徐、戚家、泗明港、石橋溪合組的青松高級社改為青松生產隊,1961年永和與三叉江、程村分開,單獨建立永和、三叉江大隊、同時從青松生產,1983年為永和、婁閘、三村、丁家村民委員會,2006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四村合并為永和村。永和村處于永和鎮(zhèn)中心位置,是永和……。 |
永和村在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工作在有垟山岙村與子田村整并而成,地處橫溪西面,離鎮(zhèn)政府約2公里處,北面靠山,南面靠省道線。全村共有257戶,865人,黨員40名,耕地面積525.6畝,山林面積2571.2畝,200多人外出打工經商,人均收入4380.09元。全村以農業(yè)、副業(yè)、外出經商務工為經濟支柱。2007年—2008年實行戶戶通自來水,總投資20多萬元。整治村建設,改變村容村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