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河村位于威寧縣城東南部,距威寧縣城14公里,326國道和威宣公路穿村而過,全村所轄八個村民組:海子組、呂家河組、單家營組、九林組、新華組、水塘組、雙包山組、孔家山組共2860人,其中非農(nóng)人口10人,居住著漢、彝族,其中彝族人口有55人,總耕地面積為3100畝,森林覆蓋率為20%,行政區(qū)域總面積為13平方公里,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人均純收入為1500元。--人口總數(shù):2860人 農(nóng)業(yè)人口:28……。 |
清·同治屬大赤鄉(xiāng);1949年解放初屬城北區(qū)劉隔鄉(xiāng);1956年為劉隔公社神靈鄉(xiāng)東港合作社,1958年改為劉隔公社東港大隊,1961年屬劉隔區(qū)高閣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呂家河大隊,1984年為劉隔區(qū)壽北鄉(xiāng)呂家河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屬民樂鄉(xiāng);2001年為新河鎮(zhèn)呂家河村村民委員會。2021年鐵路村、頭潭村和呂家河村合并為呂家河村。呂家河村……。 |
呂家河原名茅坪河,據(jù)傳,秦朝相國呂不韋被流放房陵時曾有家眷在這里居住,故改名為“呂家河”。呂家河村位于官山鎮(zhèn)東南部,道教圣地武當山腳下,距官山鎮(zhèn)政府6公里。對呂家河人而言,歌唱,是快樂,是憂傷,是綿綿不絕的符號,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呂家河民歌西受秦巴文化、東受荊楚文化以及本地道教文化的影響,又汲取了神農(nóng)架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全村家家都有唱歌人,人人都會唱民歌,歌手遍布山山嶺嶺,先后被專家研究定位為……。 |
呂家河村位于萊城東北8公里處,地形以丘陵為主。呂家河村東鄰于家莊,南鄰大洛莊,西鄰管家河,北望青楊行。全村現(xiàn)在100戶,288口人,耕地233畝,山嶺54畝。據(jù)《呂氏譜》記載,清康熙年間呂姓由大芹村遷此建村,因村南有河,冠以姓氏,故名呂家河。在村莊東北處有一活泉,其泉水清涼甘甜,位于一大山溝中,由此得名“泉子溝”。呂家河有四姓氏,呂姓(由大芹村遷來)、陳姓(由陶家莊遷來)、苗姓(由高家洼遷來)、卜……。 |
建國初為三區(qū)。1955年屬文安驛區(qū),1958年屬延長縣文安驛人民公社呂家河大隊,1961年成立禹居人民公社,1984年設禹居鄉(xiāng),1989年設立呂家河村民委員會,2000年改為禹居鎮(zhèn)。2014年將禹居鎮(zhèn)和馬家河鄉(xiāng)的坡石河、杜木塬、賀家河合并于文安驛鎮(zhèn),同年呂家河村民委員會與嵩岔峪村民委員會合并,屬呂家河村民委員會。呂家河村……。 |
居民多數(shù)姓呂,故名。1955年成立農(nóng)業(yè)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61年為呂家河大隊;1984年改為呂家河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行政村合并將大峪溝村和呂家河村合并,設立新的呂家河村,村委會駐呂家河。呂家河村……。 |
呂家河村基本概況 呂家河村位于陵沁一級公路沿線,全村共有320戶,1007口人,耕地面積1209畝,現(xiàn)在黨員43名,支村兩委6人,村級組織機構健全。 呂家河村是一個農(nóng)業(yè)村,村民以種植為主,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7100元,2008年被列為新農(nóng)村建設推進村和省級園林規(guī)劃村,2012年完成了戶戶通工程,為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村黨支部、村委會大力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