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河社區(qū) 因位于以禮河、金沙金江交匯處,得名“雙河”。 |
2、仁和村 因解放后鄉(xiāng)政府以團結之意命名為“仁和”。 |
3、梨樹村 因地處一山梁下部較大坪壩,清同治年間盛產紅梨樹,稱“梨樹坪”。 |
4、興隆村 因清朝中期此地為一街場,且開設油房,名為興隆店,簡稱“興隆”。 |
5、煤炭村 因地處山溝,境內蘊藏少量煤礦,得名“煤炭溝”,簡稱“煤炭”。 |
6、大洼村 因此地兩面為大山,形成長形洼子,得名“大洼子”,簡稱“大洼”。 |
7、拖巖村 因“拖巖”系彝語!巴稀,音同“妥”為松樹。意為有松樹的山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