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待補(bǔ),“待補(bǔ)”彝語(yǔ),“待”為山,“補(bǔ)”為廟,即山廟之意,駐地廟山腳。 |
2、安祥村 安祥即平安、吉祥之意,故名。 |
3、鷓雞村 彝語(yǔ)“鷓雞”,“鷓”為出,“雞”為銅,即出銅之地,故名。 |
4、哨牌村 清代,此地設(shè)過(guò)哨卡,故名。 |
5、戛里村 彝語(yǔ)“戛理”即上邊種南瓜的村,后演變?yōu)殛├铮拭?/div> |
6、大壩村 該地處于山與山之間的狹小河谷平原,當(dāng)?shù)胤Q(chēng)為壩子,意為即村居較寬的河谷平原處,故名。 |
7、野馬村 清代為待補(bǔ)巡檢司牧放群馬之地,故名。 |
8、湯德村 彝語(yǔ)“湯德”即松樹(shù)坪子,故名。 |
9、歹咩村 彝語(yǔ)“歹”為山,“咩”為鋪兵,故名。 |
10、金牛村 村委會(huì)原駐地為金牛(因山形如牛,清代采銅礦,銅為黃色故名金牛),故名。 |
11、咩則村 彝語(yǔ)地名。意為放羊的草地,故名。 |
12、糯租村 彝語(yǔ)“糯租”即種大麥的地方,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