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社區(qū) 1984年,撤生產大隊,設立中華村村民委員會,簡稱中華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城南社區(qū)、五星村、中華村、柏楊村、合并建立城南社區(qū)。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城南社區(qū),調整建立中華社區(qū)、柏楊社區(qū)、五星社區(qū)。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
2、場口社區(qū) 1984年,撤銷紅旗生產大隊,設立場口村民委員會,簡稱場口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城北社區(qū)、場口村,合并建立城北社區(qū)。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城北社區(qū),調整建立場口社區(qū)。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
(德民函〔2013〕36號)所述,2013年設置楠木園社區(qū),轄7個居民組。 管轄區(qū)域以縣發(fā)改局和城市規(guī)劃局所規(guī)劃的區(qū)域為界,楠木園社區(qū)辦公地設在移民小區(qū)內。 |
4、團結社區(qū) 1958年設立團結生產大隊。 1961年9月,屬城關公社(城關、南客、官莊生產管理區(qū)合置城關公社)。 1965年11月,屬城關鎮(zhèn)(城關公社改置為城關鎮(zhèn))。 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1984年,撤銷團結生產大隊,設立團結村民委員會,簡稱團結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團結村、水車壩村、安家渡村,合并建立安家渡村。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安家渡村,調整建立團結村、水車壩村、安家渡村。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6年12月村改社區(qū),改為團結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
5、大巖角村 1958年設立大巖角生產大隊。 1961年9月,屬城關公社(城關、南客、官莊生產管理區(qū)合置城關公社)。 1965年11月,屬城關鎮(zhèn)(城關公社改置為城關鎮(zhèn))。 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1984年,撤銷大巖角生產大隊,設立大巖角村民委員會,簡稱大巖角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合并建立大巖角村。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大巖角村,調整建立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
6、大丫口村 1958年設立大丫口生產大隊。 1961年9月,屬城關公社(城關、南客、官莊生產管理區(qū)合置城關公社)。 1965年11月,屬城關鎮(zhèn)(城關公社改置為城關鎮(zhèn))。 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1984年,撤銷大丫口生產大隊,設立大丫口村民委員會,簡稱大丫口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合并建立大巖角村。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大巖角村,調整建立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
7、四季巖村 1958年設立四季巖生產大隊。 1961年9月,屬城關公社(城關、南客、官莊生產管理區(qū)合置城關公社)。 1965年11月,屬城關鎮(zhèn)(城關公社改置為城關鎮(zhèn))。 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1984年,撤銷四季巖生產大隊,設立四季巖村民委員會,簡稱四季巖村委會。 1992年10月,屬青龍鎮(zhèn)(姜司鎮(zhèn)與南客、官莊鄉(xiāng)合置青龍鎮(zhèn)),2007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并村行政區(qū)域變更的批復》(德府函〔2007〕113號),撤銷原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合并建立大巖角村。 2010年11月,根據《德江縣人民政府關于青龍鎮(zhèn)調整村(社區(qū))行政區(qū)域的批復》(德府函〔2010〕96號),撤銷原大巖角村,調整建立大巖角村、大丫口村、建設坡村、四季巖村。 2013年7月,屬玉水街道至今(2013年7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75號)批復:同意撤銷德江縣青龍鎮(zhèn)建制,設置玉水街道、玉水街道辦事處)。 2019年根據銅府函〔2019〕114號文,劃歸安化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