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澤社區(qū) 意為澤被蒼生,迎來幸福。 |
明時(shí),為彝族土司二官住地,筑有營壘,稱二官營,后演變?yōu)殛P(guān)營。駐地關(guān)營,故名。 |
3、熱水村 村駐地南面有一溫?zé)崛魅胩羶?nèi)蓄積得名“熱水塘”,簡稱熱水,F(xiàn)村委會駐地?zé)崴,故名?/div> |
4、營溝村 清朝時(shí)期,在村周筑土城為營,營的旁邊有一條沙溝,故名。 |
5、秧草村 村中有一水塘,塘內(nèi)長有秧草,稱秧草塘,后簡稱秧草。駐地秧草,故名。 |
6、得德村 原名得“德卡”,“德”指平田,“卡”指村,意為有田的村,故名。 |
7、黎山村 地處黎山山腳,故名。 |
8、格依村 彝語,“格”指箐林,“依”是水,其含義是水邊有箐林。駐地格依,故名。 |
9、柏木村 村莊周圍都是柏木樹,而村子又坐落在山口前,故名柏木口,簡稱柏木。駐地柏木,故名。 |
10、響宗村 早年,嵩明王姓帶狗到此打獵,狗找到水,便遷到此地定居,以狗跟蹤在此地并發(fā)出叫聲取名響蹤,后演變?yōu)轫懽。駐地大村子,故名。 |
11、中村村 地處上村、新村、下村三個(gè)村中間。駐地中村,故名。 |
12、述迤村 彝語,原名“芍迤”,“芍”是麥子,“迤”是水,其含義是水邊種麥之地,演變?yōu)槭鲥疲v地述迤,故名。 |
13、樂迤村 彝語,原名“倮依著”,“倮依”是石下出水,“著”是居住,含義為住在石下出水的地方,后演化為樂迤,故名。 |
14、窯上村 早年,村民曾在此建窯燒壇罐。駐地窯上,故名。 |
15、陡溝村 村處陡坡深溝旁。駐地陡溝,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