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溪社區(qū) 因境域山嶺重疊、河溝交錯,得名“崇溪”。 |
2、背風村 因地處山塆,常年風微,得名“背風”。 |
3、羊棚村 因原此地搭有關羊子的草棚,得名“羊棚子”,簡稱“羊棚”。 |
4、干溝村 因境域有一山溝,得名“干溝”。 |
5、安居卡村 因“安居卡”系彝語,“安居”為一家彝族的名號;“卡”為村莊。意為彝族安家居住的村莊,氏居住過的地方,得名“安居卡”。 |
6、共和村 因1952年政府為表示民族團結和諧共存,取民族團結之意。得名“共和”。 |
7、老屋村 因初開發(fā)時,人戶居于半巖的小坪坪里,后遷居梭山,此地得名“老屋”。 |
8、馬洪村 因“馬洪”系彝語。即竹子多,而得名“馬洪”。 |
9、河玉村 因馬樹河流經(jīng)此地形成狹窄口子,稱“河遇口”,音變?yōu)椤昂佑瘛薄?/div> |
10、花山村 因此地從前產(chǎn)小棉花,得名“花山”。 |
11、南團村 因民國初期設地方民團時,稱“南團”。 |
12、柏木村 因此地生長柏木樹,得名“柏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