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庫老村 村委會駐庫老,故名。清朝初期潞江安撫司在此建糧庫。 |
17、東松村 因傣族到此趕擺而得名;解放后設東風大隊,后派生為東松,故名。 |
18、赧亢村 因清時設赧喧,后演變?yōu)轸隹。村委會以此得名?/div> |
19、白花村 白花,因本村居民是由山中白花洼搬遷而來,成村時沿用原居住地名稱,村委會以此得名。 |
20、道街社區(qū) 村委會駐道街,故名。道街,曾稱“倒街”。該地村民到彼岸趕集,靠筏運渡,如江洪猛漲,不能開渡,只好倒回路兩旁相互交易,故名倒街,后演變?yōu)榈澜帧?/div> |
21、江東村 江東,本村委會位于怒江的東面,村委會以此得名。 |
22、澡塘村 村委會駐澡塘,故名。因本村內有一口溫泉,當地人俗稱澡塘。 |
23、登高村 村委會駐登高,故名。相傳諸葛亮南征時,在此宿營,晚上把燈籠高懸在竹桿上,故名燈高,后因同音演變?yōu)榈歉摺?/div> |
24、石頭寨社區(qū) 村委會駐石頭寨,故名。因山上有較多石頭。 |
25、三達地村 村委會駐三達地,故名。因駐地有三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