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堂社區(qū) 因清朝末年,四川人“葉逢春”在此地觀音堂里設立私塾,后稱為“學堂”,后以“學堂”冠社區(qū)名。 |
2、靈博社區(qū) 以“靈博山”冠村名!办`博山”原名“九龍山”,“靈博山”是王陽明作“象祠記”時的“愛稱”,后沿稱“靈博山”。 |
3、索風村 古名“樹空”亦稱樹豐寨,后稱“素豐”,2001年因修建索風營水電站,“素豐”諧音“索風”。 |
4、石堡村 當?shù)赜袪I盤山,群眾稱“石堡”,后以“石堡”冠村名。 |
5、大壩村 該地有一個很大的壩子,故名大壩村。 |
6、棉花村 境內(nèi)有一山,盛產(chǎn)棉花而得名“棉花山”,后以“棉花”冠村名。 |
7、營山村 境內(nèi)一山名叫營山坡,后以“營山”冠村名。 |
8、高坎村 境內(nèi)有一較高的石坎,得名“高坎”,后以“高坎”冠村名。 |
9、牛場村 相傳在牛場河溝一帶,曾經(jīng)設過牛馬場,并有上下牛場之分,故以“牛場”冠以村名。 |
10、衙院村 早為巖洞,后為水西彝族土目設治地,設有衙院,便以衙院冠村名。 |
11、龍井村 境內(nèi)有幾個龍井,后以“龍井”冠村名。 |
12、江龍村 從夜暮壟到瓦房寨,兩邊都是大山,中間是3公里的田壩,田壩中有數(shù)個松林包包,相互銜接,蜿蜒而下,形同蛟龍,故以“江龍”冠以村名。 |
13、馬路村 村民于馬路的河邊聚居形成村落,習稱“馬路村”。 |
14、百花村 境內(nèi)有一山長滿野生櫻桃,春季花開時,滿山都是白花,極其美觀,故得名“百花村”。 |
15、古勝村 古勝,原為古勝城的縮寫,古勝城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憑河拒險,易守難攻,建于明天啟六年(1626)。2001年并村時以古勝冠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