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里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谷哩”,意為歸來。1984年有古里大隊改古里村至今。 |
2、東沖村 成立石橋公社時,東沖位于公社東大門,因?qū)偕絽^(qū)的平地故名。 |
3、香田村 據(jù)傳轄區(qū)內(nèi)田壩種出的水稻很香故名香田。 |
4、大地村 因該村一大地得名。 |
5、果榔村 彝語地名,彝語“各洛”之諧音。后來彝漢雜居,音譯為果榔,由此而得名。 |
6、關把山村 原關把山由于從此地過路的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下馬,故而得關把山。是三個村的最高點山坡,因當時是貧困村,故而并為關把山村。 |
7、山岔村 因三條小河在山下交叉相匯故名。 |
8、黃草壩村 因壩子里含硫銹水淹沒,生長出來的草呈黃色故名。 |
9、核桃山村 因原村內(nèi)山上核桃樹多而故名核桃山。 |
10、六科村 原名六棵,因有六棵古樹而得名。明末清初年間,同時兩中舉人,遂改名為六科。 |
11、半山村 因建村于半山腰上故名。 |
12、欠屯村 據(jù)傳說,欠屯原叫嘎牛屯,因本村地理位置獨特、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氣候宜人,地寬壤肥,多良田,盛產(chǎn)稻米,衣食無憂。后來有識之士們認為嘎牛屯這個地名不雅,遂改名欠屯。 |
13、黑坎村 在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大森林名為黑羊大箐,后改為黑坎。 |
14、麻玉崗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麻玉嘎”,意為杜鵑花盛開的地方。 |
15、董家墳村 因該村建于董姓老墳塋旁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