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正村 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xiāng)時設鄉(xiāng)名龍正鄉(xiāng)。 1958年10月,必名龍正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龍正公社。 1971年廢區(qū)建人民公社時改名龍正生產大隊。 1983年改名龍正鄉(xiāng)。 1987年改名龍正行政村。 2000年7月,改名龍正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2、木者村 1932年全縣設53個小鄉(xiāng)鎮(zhèn)時設鄉(xiāng)名木者鄉(xiāng)。 1952年改行政村為鄉(xiāng)時,設鄉(xiāng)名木者鄉(xiāng)。 1962年全縣設65個小公社時改名木者公社。 1971年廢區(qū)建人民公社改名木者生產大隊。 1983年體制改革改名木者鄉(xiāng),駐地遷至上壩自然村。 1987年改名木者行政村。 2000年7月改名木者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3、長箐村 1952年全縣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xiāng)時設鄉(xiāng)名長箐鄉(xiāng)。 1958年10月改名長箐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長箐公社。 1971年廢區(qū)建人民公社時改名長箐生產大隊。 1983年8月遷至大塘子自然村改名長箐鄉(xiāng)。 1987年改名長箐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級體制實行村民自治改名長箐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4、蚌谷村 1932年全縣設五區(qū)53個小鄉(xiāng)鎮(zhèn)時,設名蚌谷鄉(xiāng)。 1950~1951年全縣設35個行政村時設名蚌谷行政村。 1952年全縣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xiāng)時,設名蚌谷鄉(xiāng)。 1958年10月,設名蚌谷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蚌谷公社。 1971年廢區(qū)建人民公社時改名蚌谷生產大隊。 1983年改名蚌谷鄉(xiāng)。 1987年改名蚌谷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級體制實行村民自治更名蚌谷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5、程家坡村 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xiāng)時設鄉(xiāng)名程家坡鄉(xiāng)。 1958年10月改名程家坡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程家坡公社。 1971年廢區(qū)建人民公社時改名程家坡生產大隊。 1983年改名程家坡鄉(xiāng)。 1987年改名程家坡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級體制實行村民自治改名程家坡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
6、大吉廠村 1932年設小鄉(xiāng)名大吉廠鄉(xiāng)。 1952年全縣設70個小鄉(xiāng)時,設為大吉廠鄉(xiāng)。 1958年10月,改名大吉廠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改名大吉廠公社。 1971年改名大吉廠生產大隊。 1983年體制改革改名大吉廠鄉(xiāng)。 1987年改名大吉廠行政村。 2000年7月改名大吉村民委員會,同年12月遷至壩子自然村,地名沿用至今。 |
7、法古村 1932年全縣設5區(qū)53個小鄉(xiāng)鎮(zhèn)時,于轄區(qū)內法戛村設鄉(xiāng)名法戛鄉(xiāng)。 1952年全縣將35個行政村改設70個小鄉(xiāng)時,于法古自然村鄉(xiāng)名法古鄉(xiāng)。 1958年10月,改名法古管理區(qū)。 1962年設小公社時必名法古公社。 1971年建人民公社時改名法古生產大隊。 1983年改名法古鄉(xiāng)。 1987年改名法古行政村。 2000年7月改革村級體制實行村民自治改名法古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