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nèi)五華山而得名。該山土為紅色,有五座山峰,像五朵紅花高擎在城中,因而得名五華山。
因盤龍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官渡“系指官渡古鎮(zhèn)曾為滇池古渡口,因此而得名。
西山區(qū)因境內(nèi)有西山而得名。
為金沙江東面的高山深川,因名東川。
“呈貢”系彝語“扯過”或“柴谷”的諧音,意為盛產(chǎn)稻谷的海灣壩子。經(jīng)雅化諧音寫作呈貢。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晉朝曾為寧州治所的滇池縣置晉寧州,屬昆州,為晉寧區(qū)名之始。
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黎灢千戶所,十二年(1275年)改千戶所立富民縣,境內(nèi)農(nóng)作物一年兩熟,自食有余,因“境內(nèi)尚覺富庶,故以富民稱之”!督窨h釋名》:“滇池水之下委,為螳螂川,過縣北,資為灌溉之利,故以富民名縣。
一說縣因紀良山而得名,元代將“紀良”訛為“宜良”;一說“宜良”屬彝語地名,其方言讀音是“彌良”,含義是山谷間的開闊地。
因素有“天下第一奇觀”之稱的石林風景區(qū)得名。
嵩明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曾會盟于此而得名。一說因蜀漢時諸葛亮南征,與當?shù)夭孔鍟擞谛汜陨铰,故名?/div>
《南詔野史》載:“祿勸為羈糜宗州地,蠻名洪農(nóng)碌券”。元代,賽典赤主滇,嫌“夷名不雅訓”改碌券為祿勸,祿勸一名由此而來,并延用至今。
尋甸原名潯甸,民國1912年以此地多水患,故眾議刪去水點,改為尋甸。
唐武德元年(618年)東川人阿寧牧牛砥出鹽井,特改連然縣為阿寧州,阿與安音近,又改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