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集社區(qū) 1949年張集行政村,1955年隸屬張集農業(yè)合作社,1958年建隊,時名張集大隊,1983年改置村委會,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2001年楊崗村民委員會并入,2011年12月村改居更名為張集社區(qū)居委會,,轄區(qū)面積為4平方公里,學校一所,16個居民小組,住戶493戶,人口2218人。社區(qū)黨支設1個支部,61名黨員,2名預備黨員,7名社區(qū)工作人員。張集社區(qū)總戶數602戶,耕地面積208.96公頃,人口3200人。 |
2、黃疃社區(qū) 黃疃村總人口4180人,26個村民組。本村水稻種植面積4000畝,旱作物種植面積1000畝,種植業(yè)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另外種有花生、棉花、綠豆、黃豆、玉米等。其它特色經濟有瓜簍子、蘑菇大棚、鴿子、火雞的養(yǎng)殖廠,本村地處張集鄉(xiāng)東部,東臨古城鎮(zhèn)的灣陳村,北至本鄉(xiāng)的趙山村,南達本鄉(xiāng)的劉橋村,西接本鄉(xiāng)的胡巷村,境內有縣道梁古路穿過,境內路面有2.5公里,村村通里程3公里。距縣城有34公里,距岱山湖風景區(qū)只有18公里.
本村是個老集市,商業(yè)繁榮,農歷每月七、九日逢集,黃疃街有超市10家,飯店5家,黃疃的特色鹵菜總是能留住過往游客的心,經常是游客游玩岱山湖風景后,來品嘗黃疃的鹵菜。黃疃鹵菜遠近聞名,黃疃鹵菜店分別從黃疃街發(fā)展到肥東縣城,一直到合肥。
歷史上有名的黃疃廟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此地,張集鄉(xiāng)黨委政府在黃疃廟戰(zhàn)役紀念館的遺址上修建了紀念碑。肥東縣駟馬山灌區(qū)黃疃電灌站,始建于2000年,裝機5臺套2150千瓦。黃疃電灌站的試機成功,標志著肥東縣引江、引巢、引淠“三水”順利溝通,可徹底解決肥東縣東北部地區(qū)和江淮分水嶺地區(qū)“望水興嘆”的渴望。合肥市2011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建設項目黃疃示范片投資金額1950.5萬元,2011年6月13日獲市級初審通過。
我村現有黨員93人,35歲以下28人,大專以上學歷3人。
我村有遠程教育系統,電腦等現代化辦公設備。 |
3、薛橋社區(qū) 薛橋村全村總人口3621人,農戶數894戶,村民小組25個,地處張集鄉(xiāng)東南邊并與包公鎮(zhèn)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積5390畝。
我村全境約6.3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我村水利資源豐富,適宜發(fā)展網箱養(yǎng)鱔產業(yè)。距肥東縣城30公里,F有894戶3621人。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約6490元。村內共有56戶低保戶,31戶散居五保戶。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930戶,約占95%。我村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計劃生育達標率達90%,合作醫(yī)療參入率達到99%,農村社會保險保障率達到90以上%,初中生升學率達到100%,垃圾集中堆放處理率達到100%,按季財務公開率達到100%。
一、村兩委情況
我村現有黨員72名,其中貧困黨員5名,35歲以下的2名,大專文化以上2名。村兩委干部6名。
村級辦公室建設情況
村辦公室地位于王大清處,是村級核心位置,陣地面積有360平方米,陣地設施設備齊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系統,各辦公室配有電腦等基礎辦公設備,建立健全了規(guī)范的各種制度,召開組織生活會、播放電教片,每年開展4次以上實踐活動。 |
4、新袁社區(qū) 新袁社區(qū):由原新華村和袁李社區(qū)合并而來。新袁社區(qū)總戶數595戶,耕地面積355.73公頃,人口2249人。 |
肥東縣張集鄉(xiāng)新聯合村成立于2002年6月,由原劉崗西、大徐村民委員會、張東村民委員會合并而成。村面積約4.7平方公里,8個自然村,20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310.50公頃,住戶698戶,人口2518人。2020年與民兵村合并更名為新聯合社區(qū)村民委員會黨總支部下設2個支部委員會,下設5個黨小組,78名黨員,村民委員會13名工作人員。 |
6、劉橋社區(qū) 劉橋村全村總人口3792人,農戶數890戶,村民小組29個,地處張集鄉(xiāng)東南邊并與古城鎮(zhèn)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積5400畝。
我村全境約8.5平方公里,交通方便。距肥東縣城35公里。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約3500元。村內共有63戶低保戶,48戶散居五保戶。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875戶,約占98%。
我村土地資源豐富,適宜發(fā)展水稻產業(yè),現已發(fā)展規(guī)模種植近4500畝。我村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計劃生育達標率達93%,農村社會保險保障率達到90以上%,初中生升學率達到100%,村主要河道、主要道路綠化率達到80%,河道村莊整潔率達到100%,垃圾集中堆放處理率達到100%,按季財務公開率達到100%。
一、村兩委情況
我村現有黨員69名,其中貧困黨員10名,35歲以下的5名,大專文化以上1名。村兩委干部6名。
村級辦公室建設情況
村辦公室地位于陳大戶處,是村級核心位置,陣地面積有380平方米,陣地設施設備齊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系統,各辦公室配有電腦等基礎辦公設備,建立健全了規(guī)范的各種制度,召開組織生活會、播放電教片,每年開展4次以上實踐活動。 |
7、胡巷社區(qū) 胡巷村全村總人口3460人,農戶數286戶,村民小組30個,地處張集鄉(xiāng)東北邊與八斗鎮(zhèn)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積7450畝。
我村全境約7.29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我村土地資源豐富,適宜發(fā)展特色種植產業(yè),現已發(fā)展規(guī)模種植近5200畝。我村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計劃生育達標率達100%,合作醫(yī)療參入率達到100%,農村社會保險保障率達到87以上%,初中生升學率達到100%,村主要河道、主要道路綠化率達到90%,河道村莊整潔率達到95%,垃圾集中堆放處理率達到100%,按季財務公開率達到100%。
距肥東縣城35公里,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約6490元。村內共有40戶低保戶,19戶散居五保戶。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692戶,約占100%。
一、村兩委情況
我村現有黨員72名,其中貧困黨員28名,35歲以下的14名,大專文化以上4名。村兩委干部4名。
村級辦公室建設情況
村辦公室地位于梁界路邊,是村級核心位置,陣地面積有1600平方米,陣地設施設備齊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系統,各辦公室配有電腦等基礎辦公設備,建立健全了規(guī)范的各種制度,召開組織生活會、播放電教片,每年開展10次以上實踐活動。 |
8、薛集社區(qū) 薛集村全村總人口2242人,農戶數476戶,村民小組24個,地處張集鄉(xiāng)西邊并與八斗鎮(zhèn)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積4400畝。
我村全境約6.25平方公里,交通方便。距肥東縣城31公里。2010年全年人均收入約6490元。村內共有32戶低保戶,24戶散居五保戶。我村水利資源豐富,適宜發(fā)展養(yǎng)殖產業(yè),現已發(fā)展規(guī)模種植近200畝。我村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計劃生育達標率達100%,合作醫(yī)療參入率達到100%,農村社會保險保障率達到100以上%,初中生升學率達到95%,村主要河道、主要道路綠化率達到90%,河道村莊整潔率達到90%,垃圾集中堆放處理率達到100%,按季財務公開率達到100%。
近年來,我村被評為“五個好”村、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一、村兩委情況
我村現有黨員63名,其中貧困黨員2名,35歲以下的3名,大專文化以上2名,村兩委干部4名。
村級辦公室建設情況
村辦公室地位于村南處,是村級核心位置,陣地面積有200平方米,陣地設施設備齊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系統,各辦公室配有電腦等基礎辦公設備,建立健全了規(guī)范的各種制度,召開組織生活會、播放電教片,每年開展4次以上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