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橋西村 據(jù)說自元朝有達(dá)子族居住駐扎過營盤,后稱為達(dá)子營,1978年更名為橋西(位于攔隆口西納河橋以西)。 |
17、千西村 據(jù)《西寧府新志》載,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西納族歸附后,授國師指揮,設(shè)千戶故名。 |
18、千東村 據(jù)《西寧府新志》載,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西納族歸附后,授國師指揮,設(shè)千戶故名。 |
19、上營村 清代曾在這里駐兵防守,故得名。 |
20、上寺村 村以西納寺院得名。 |
21、合爾營村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部落侵犯西寧時,在此地駐兵扎營。合爾系藏語,意為蒙古人營地,故名。 |
22、佰什營村 伯什系蒙語,意為師傅,故名。 |
23、圖巴營村 圖巴系藏語,意為能者,故名。 |
24、上紅土溝村 因村居紅土溝得名。 |
25、紅林村 以所在地理位置得名。原名紅嶺,后改為紅林。 |
26、邦隆村 邦隆系藏語,為青草溝之意,故名。 |
27、民聯(lián)村 原名拉沙,后以民族聯(lián)合之意更名。 |
28、南門二村 明清時期為了防御蒙古部落的侵?jǐn)_,在此地修筑邊墻隘口(即加隆溝間門)得名,后演變?yōu)槟祥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