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區(qū) 1952年置第一區(qū),1956年改站上區(qū),因陽泉市火車站得名,1957年與蔭營區(qū)合并為郊區(qū),1958年改置站上公社,1963年復改站上區(qū),1969年更名為城區(qū)。 |
2、礦區(qū) |
3、郊區(qū) 1952年置第二區(qū),1956年改蔭營區(qū),1957年與站上區(qū)合并為郊區(qū),1958年平定縣、郊區(qū)合并仍稱陽泉市郊區(qū),1961年,撤銷陽泉市郊區(qū),設市直人民公社,1963年恢復蔭營區(qū),1969年改稱陽泉市郊區(qū)。 |
4、平定縣 西漢置上艾縣,北魏曾改稱石艾縣,唐天寶元年(724年)更名廣陽縣。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于此建平定軍;四年改廣陽縣為平定縣。清光緒版《平定州志》記載:“宋太祖征河東首下之,置平定軍,屬鎮(zhèn)州。”以“平定”名之,寓有“四方既平,王國庶定”(見《詩經(jīng)·大雅·江漢》)之意。 |
5、盂縣 春秋時期白狄人建立仇猶國,戰(zhàn)國初期被晉國智伯(荀瑤)所滅,并于其址置原仇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縣。隋大業(yè)二年(606年)更名為盂縣,因縣城四周高、中間低,其狀如盂,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