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石頭村 古人口口相傳,在長地有一個數(shù)十噸的黑色石頭是神仙搬到這個地方的,故而取名黑石頭,有一種保佑全村群眾的意思。 |
2、榔樹村 因該村榔樹多而大得名。 |
3、林家田村 最早是姓林的在此居住,其田地為林姓人家所有,故名。 |
4、三官營村 三官營原名“觀音寨”。明末清初,彝族土司以一門三官世居“觀音寨”后更名為“三官營”。 |
5、祭山樹村 因境內(nèi)村民長期以來到山上樹下進行祭祀活動,故名。 |
6、打克村 原名砍開。相傳此地方為原始森林,人們?yōu)榱司幼》奖,將此地方的樹木用刀砍掉建房居住,故而得名。由于語音改異喊成打開,后更名名打克。 |
7、舊屯村 舊屯原名舊田、因山清水秀,景美土沃,適宜休養(yǎng)居住,又因駐屯墾殖,后改名為舊屯。 |
8、上乍勒村 “乍勒”系彝語譯音,意為山谷中有箐林的地方。 |
9、小石橋村 以昔日富裕強族雷姓開山挖溝建成石拱小橋,得名小石橋。 |
10、扒嘎村 原名爬嘎。少數(shù)民族音譯地名,意為陡峭的山壁。 |
11、雨那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液納”,意為很深的水。 |
12、五嘎村 彝語音譯地名,意為有坪地的埡口。2004年,將原爛木村,豬場村和五嘎村合并為五嘎村至今。 |
13、大坑村 因境內(nèi)有一天然落水坑,嘿啥、小拱橋兩處集水經(jīng)此而落,故名大坑。原屬雨那鄉(xiāng)大坑村,1992年屬新民鄉(xiāng),2013年屬新民鎮(zhèn)。 |
14、白魚村 因轄區(qū)白魚洞故名。因明清時期一出水洞穴盛產(chǎn)白魚。 |
15、嘿啥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赫舍”,為彝語諧音,意為長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