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清之前稱“梅溪”。民國初期,改名梅江。因古時其地多梅,沿江有“梅花十里”之稱。因源頭處楊梅山,故名梅江。
1911年11月,嘉應州光復,一度復名梅州,故廢州改縣時稱為梅縣。
明嘉靖五年置大埔縣,設(shè)治于大埔村。
豐順縣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乾隆三年,準析海陽豐政都一、二、三圖,揭陽縣藍田都九圖、十圖,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和嘉應州程鄉(xiāng)縣萬安都的徑心、環(huán)清、建橋三堡等田糧戶設(shè)置新縣。欽定縣名豐順。
五華古稱長樂。1914年為不與福建、湖北兩省的長樂縣名雷同,廣東省民政廳遵照部令改定全國重復縣名,由于長樂縣有一五華山,遂改今名五華縣。
因其界于武平、安遠之間,故名“平遠”,亦含平定遠方之義,隸屬江西贛州府!蹲x史方輿紀要》卷103:“縣以接壤于武平、安遠,因名!。
蕉嶺建縣以來,曾有過鎮(zhèn)平、蕉嶺兩個縣名,另有蕉陽、桂嶺之別稱。據(jù)《辭源》蕉嶺條記:“城跨蕉嶺之上,縣以嶺名!边@就是說,蕉嶺縣名的由來,是因城北那座小山崗稱為“蕉嶺”。那座小山崗為何稱蕉嶺?相傳古時這一帶多植蕉樹,蕉林密布而得名。
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nèi)寧江而得名,另一說縣內(nèi)興旺無內(nèi)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