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有一叫張海成的人在此定居,故名。 |
2、烏蘭計二村 因這一帶生長著一種蒿草,蒙語稱為烏蘭計,故名。1985年曾屬哈業(yè)腦包鄉(xiāng),按照村的順序排列第一至第九村民委員會,本村為第二。 |
3、烏蘭計三村 因這一帶生長著一種蒿草,蒙語稱為烏蘭計,故名。1985年曾屬哈業(yè)腦包鄉(xiāng),按照村的順序排列第一至第九村民委員會,本村為第三。 |
4、南卜漢圖村 卜爾漢圖,系蒙古語,亦作包爾漢圖,意為佛像。因此地山口有小廟,同時山后石頭上刻有佛像,故名。位于卜爾漢圖之南,故名。 |
5、打拉亥上村 打拉亥,系蒙古語,亦作打拉很、達(dá)日汗,意為住匠人的地方。因本村住過各種行業(yè)的匠人,故名。分為南北兩村,此村居北,稱為打拉亥上村。 |
6、打拉亥下村 北方民間命名村莊,以北為上、以南為下。此村居南,故稱為打拉亥下村。 |
7、背鍋窯子村 民國初年,有一叫白背鍋的人在此定居,故名。 |
8、新光一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
9、新光三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
10、新光八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
11、哈德門村 因本村地處哈德門溝口,故名。 |
12、哈業(yè)腦包村 哈業(yè)腦包,系蒙古語,意為兩個石堆。因此地有蒙古族居民用于祭祀山神的兩個石堆,故名。 |
13、卜爾漢圖嘎查 卜爾漢圖,系蒙古語,亦作包爾漢圖,意為佛像。因此地山口有小廟,同時山后石頭上刻有佛像,故名。 |
14、新光四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
15、新光五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
16、新光六村 1962年,成立新光生產(chǎn)大隊(duì),沿用至今,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