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錦山社區(qū) 因城子山(墨山)位于該社區(qū),墨山風景錦繡優(yōu)美,故名錦山。 |
2、嘉禾社區(qū) 因該區(qū)為原生產(chǎn)隊耕種使用地,后取名“嘉禾”,意即美禾、茁壯之禾、碩大之禾、祥瑞之禾也。 |
3、書院社區(qū) 書院社區(qū)名稱來源于本轄區(qū)內(nèi)的翠文書院(當今硯山一。,翠文書院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的1805年,是當時讀書人讀書學習的地方,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硯山縣人民政府在硯山一小門口修建了一條供群眾趕集的書院街,后因管理需要設立了書院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4、秀源社區(qū) 硯山縣城上游有山有水,是硯山縣城錦秀河山的源頭,故名秀源。 |
5、子馬社區(qū) 因子馬大寨村旁邊一山型形如一匹駿馬,稱之為子馬。又據(jù)老一輩人口述因愛跳用紙糊的馬舞,也叫做紙馬,后來久而久之為書寫方便“紙馬”改寫為“子馬”,故名。 |
6、羊街社區(qū) 羊街,羊街原名十角糧戶,后以未日開街趕集故名。 |
7、三七社區(qū) 硯山是中國三七之鄉(xiāng),故名。 |
8、同心社區(qū) 因硯山城北區(qū)駐地有一條同心路和團結路相交而得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位于同心路。 |
9、路德村 路德,壯語,“路”—村寨,“德”—大,意思是大的村寨,故名。 |
10、舍木那村 舍木那,“舍”—土族,“木”—住,“那”—寨子,即土族居住的寨子,故名。 |
11、銃卡村 銃卡,壯語,“銃”—槍,“卡”—地點,意為常有槍響的地方,故名。 |
12、聽湖村 聽湖,壯語,“聽”—棚子,“湖”—磨,意即磨房,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