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羅邊村 南宋建村,羅姓居民自新會莨底村遷此建村,村民取村名為羅邊。村中一小丘盛開蓼蘿花,別名稱蘿山。 |
17、板橋村 因以前該村周圍三面環(huán)水,建了一個木板橋,故名。村民委員會屬村民自治組織。 |
18、梅山村 因村附近堤壩多種植梅樹,故名。 |
19、樟邊村 因建村時村內(nèi)有一顆大樟樹,故名。 |
20、江南村 唐代大石李氏遷此建村,因建村于二鎮(zhèn)崗之南麓,初名崗南,后取其諧音改為江南(粵語“崗”與“江”諧音)。 |
21、里仁洞村 因村內(nèi)有多姓氏,是勉勵各姓團(tuán)結(jié)仁愛之意。村地處洼地,站在村里四周環(huán)視天空,有觀天如洞之感,故名。 |
22、官堂村 晉代歐姓建村,村址被三座小山崗環(huán)繞,俗稱“三老崗”,三老者為官,山中有條小溪,遂取名官溪。宋末小溪改為八口魚塘,故于元代易名為官塘,到明末取其諧音稱官堂。 |
23、塘東村 相傳宋代曾氏建村,村旁有許多水塘,盛產(chǎn)野生植物茭草,取名為茭塘。1960年分為茭塘東、茭塘西,因位置較東,稱茭塘東。 |
24、塘西村 相傳宋代曾氏建村,村旁有許多水塘,盛產(chǎn)野生植物茭草,取名為茭塘。1960年分為茭塘東、茭塘西,因位置較西,稱茭塘西。 |
25、新基村 因最早在新筑堤基附近建村,故名。 |
26、員崗村 因在外形渾圓的山崗附近聚居而成,故名。 |
27、陳邊村 因是陳氏族人在此居住并發(fā)展為大姓,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