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古戲臺位于青龍街道辦事處,為原青龍寺組成部分。
據(jù)清康熙年間進士安寧人段昕《重修青龍寺募引》載:“寺建于元,修于明。”清康熙《安寧州志》載:“青龍寺,在州北五十里李百戶村,每年正月初三,各處鄉(xiāng)人,進香演戲!边@是對青龍寺傳統(tǒng)廟會唱燈的記載。
歷史上,戲臺建筑是一個地方必建的文化設(shè)施。
青龍寺建筑已毀,現(xiàn)僅存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的戲臺。
戲臺平面呈“凸”字形,高2米,為抬梁式建筑,單檐歇山立六角起翹頂,大梁上 書--“清光緒戊申年太簇月午前日重建”的題記。
戲樓面闊3間,進深9.3米。
前臺與后臺設(shè)有木隔板,隔板作為演員候場區(qū),左右設(shè)“出將”“入相”兩門,兩次間為樂室,地下層為化妝間,臺前有廣場,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
1995年,安寧市人民政府公布青龍古戲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