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于縣城以北約23公里古鎮(zhèn)界首境內(nèi)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zhàn)役的指揮所,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zhàn)斗。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震指揮所遺址(二水大王廟)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張震指揮所遺址(二水大王廟)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界首紅軍救護所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界首紅軍救護所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合家村古墓葬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合家村古墓葬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烈水橋紅軍墓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烈水橋紅軍墓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零陵縣城遺址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零陵縣城遺址為興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界首接龍橋位于興安縣界首鎮(zhèn)界首村委界首村,年代為清。界首接龍橋為第七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雙藻田古墓群在全州西南與興安縣交界處的龍?zhí)铩⒁半u田村東2公里處,包括雙藻田村背的水桶嶺、啞吧嶺、軍懇農(nóng)場、火燒坪、青山嶺、果子嶺、月盆嶺、獅子嶺等山坡,東起獅子嶺,西至東古頭村,南起果子嶺,北至啞吧嶺,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1千米的范圍,以水桶嶺墓葬較集中,保存也較完好。1966年普查時發(fā)現(xiàn)分布有古墓葬162座,為土坑墓和磚室墓。在水桶嶺清理了一座東漢土坑墓,出土器物11件,其中除鐵釜架及架上的粗方格紋陶釜放在前面以外,其余9件陶器集中堆放在墓室中部偏北。1973年復查,發(fā)現(xiàn)在軍懇農(nóng)場一帶的墓葬,絕大部分被夷平,火燒坪、果子嶺等墓葬因開辟果園和挖泥燒炭受到嚴重破壞。在地面采集的墓磚和陶片,有東漢至兩晉的特點。1981年8月自治區(qū)人
界首古墓葬在界首鎮(zhèn),東鄰界首街,西至桂黃公路,北靠小宅村,南達馬路橋村,面積約2平方公里。1962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1963年2月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批古墓,墓穴距地表很淺,1984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發(fā)掘古墓7座,均為磚室墓,有甬道、墓穴,有的還有左右室,墓磚均為幾何紋飾,出土文物有銅器、鐵器、陶瓷器等,經(jīng)考定為東漢至晉代文物。